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韦玉
[导读]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工程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把建设方、施工方卷入民事纠纷,因此,保证建筑安全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工程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把建设方、施工方卷入民事纠纷,因此,保证建筑安全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防范,应该从人为因素、管理模式以及施工环境等各方面入手,建立预警管理系统,强化建筑施工过程监管,及时发现潜在事故隐患,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成因;预警管理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人为影响。所谓人为影响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工人的不正确操作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第一,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机械操作所需要的技术水平,操作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事故发生带来了很大可能。第二,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很多操作工人无法正确使用、甚至是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风险出现时无法有效防护,加大了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概率。第三,安全教育培训没有到位,项目经理或主要负责人未按照规定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未告知其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行为频发。第四,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施工项目缺乏责任心,降低材料配置等级、放宽操作技术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在建筑施工作业中,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当、缺乏责任意识、设备只用不管、防护装置形同虚设、机件老化不换、防护设施搭建不规范等情况,都会对人员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如2019年4月25日,在河北衡水翡翠华庭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工人未安装升降机第16、17节标准节连接位置西侧的两条螺栓,导致第17节以上的标准节不具有抵抗侧向倾翻的能力,且升降机安装完毕后,未按规定进行自检、调试、试运转,未组织验收即违规投入使用,最终发生了升降机轿厢坠落事故。
        3、管理因素。管理的缺陷不仅会导致建筑物质量下降,还会削弱施工过程安全监管的效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配备极为重要,使用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给施工带来很大的负担,也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此外,工作人员对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加速了设备的损耗、老化,导致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无法保证。
        二、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系统内容
        1、确定预警临界值与临界状态。根据国家建设部有关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再结合各种施工工艺流程安全生产标准,对不同预警指标的临界状态和临界值进行研究,对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带来的损失、危险结果的可接受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预警级别划分的级数、划分标准以及不同级别下的安全预警标准。
        2、确定预警要素的风险等级、预警等级与预警信号。通过发布预警信号,可及时了解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水平。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预警等级通常有四级:Ⅰ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
        3、发布事故预警警报。根据前面构建的预警模型,参照预警标准,考察预警指标是否超出安全临界状态或临界值,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发出相对应的预警信号,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实施方案,消除事故隐患。
        4、建立应急控制机制。 一是安全预控,即在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时,对有可能超出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事故警源,采取相应措施,适当、及时地调整和纠正,使其保持在安全状态范围内。二是应急响应,即在安全预控措施未能防止危险源恶化的状态下,导致事故发生即将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应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


        三、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管理措施
        1、健全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为了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可在施工中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在危险和问题即将发生之前进行预警,提醒建筑施工队伍及时的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例如 :可将机器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进行链接,建立设备运行的动态管理系统,在设备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计算机系统就可以检测出来,并准确识别故障部位,使管理者尽快维修故障设备,预防安全事故的产生。
        2、设立建筑施工过程监管平台。第一,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危险因素辨识、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然后建立最适合这个工程施工现状的监管平台,做到对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情况、施工操作行为进行监管,降低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也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时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第二,还可在建筑施工场地安装监控设备,对整个施工现场形成全覆盖式的安全监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平台了解施工状况。第三,将安全预警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和监控平台相联系,利用数据模型,做好安全风险预警。
        3、加强人员行为管控。第一点,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合作队伍责任人进行关于《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教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其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广大职工知其任、明其责、尽其职,提高安全素质,提高防范事故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二点,除了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之外,为了防止施工方恶意替换材料,要成立考察专项小组,对工地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跟进监督。第三点,有些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劳动量,故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导致泥沙混合物比例不达标。针对此类情况,项目组要对施工团队进行严格审核,不能为了省钱而降低对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还要每天对施工团队进行监督与鼓励。只有从根源抓起,才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
        4、理顺信息沟通机制。工程部、材料部、人力部、安全部与生产部等各部门之间沟通经常出现信息交流不顺畅的情况,导致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找谁,给建筑施工安全带来隐患。为了保证建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封顶大吉”,公司在项目投入建设前期就应该规划出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上到管理层、下到施工组,每个层级之间要有完整的分工,实现跨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就像国家一样,有专门的热线、日报等渠道为人民服务。建筑业虽然不似国家那样庞大,但是也应该有专门服务于基层的组织出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上传下达。
        结束语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建筑行业的资金投入与推进力度,建筑行业管理模式也逐渐从粗放化向规范化转型,但在运行当中仍然会不断地产生新问题,施工现场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类安全隐患。只有找准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风险预警管理,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整体工程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启康.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27):312-315.
        [2]李一航.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3]林文涛.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王飞.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 现代物业. 2019(17):223-225.
        [5]胡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26):144-146.
        [6]陈伟.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18(30):94-95.
        [7]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 现工程技术研究. 2019(12):306-3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