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质量与建筑技术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朱炳良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提高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进行说明,做出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安全关系的分析,希望对我国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关系的理解有所帮助。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市政管理所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提高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进行说明,做出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安全关系的分析,希望对我国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关系的理解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技术;建筑质量安全;建筑质量安全
        一、建筑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人员因素。在众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因素中,人员因素往往是最为关键的。人员因素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对于建筑施工领导人员而言,其领导力和自身专业素养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都有直接决定作用。其次,基层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直接执行者,但是他们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自身受教育程度低,这对其在建筑工地的表现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比如说对施工图纸的理解有偏差,对施工技术的把握不足,这些因素将会严重影响建筑质量。再次是工程监管人员。之所以会设置监管部门,并配备相关人员,主要是降低因领导者的技术水平和执行者的自身素质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所以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监管人员工作责任感缺失,监管不足,势必会影响工程质量。
        2、机械设备因素。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各类大型机械设备日益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各种检测设备、计量器具以及施工作业设备等,这些设备几乎已成了现代建筑工程所必须的设备。因此,设备性能的好坏将会对建筑效率和最终质量造成影响,也是一个对建筑质量安全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这也就要求施工中必须努力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能够稳定高效运行。
        3、材料因素。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构成材料,比如说钢筋、水泥、砂石骨料等,材料的质量规格好坏也会影响建筑最终质量。而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再加工几乎在所难免,但经常由于材料自身质量问题或再加工的质量问题造成建筑质量不合格。因此,亟需加强对建筑基础材料和再加工的监管以及检测,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4、施工环境因素。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很多施工材料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特性,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建筑材料将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环境因素加以考虑,合理设计与布局,结合当地气候状况,确定材料的合理应用比例,从而将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
        5、施工工艺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主要包括设计工艺、施工技术、监管技术以及验收技术等,一直伴随着整个施工过程中,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建筑工程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作用,也能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二、提高建筑施工中的技术
        1、建筑材料的严格把控。建筑质量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如果建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这就要求在施工之前,必须对材料的种类和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所以,这就要求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把控,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材料的质量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也就是钢筋、水泥和机械设备三个方面。所以,这就要求从三个方面控制材料的质量:①在钢材进入现场之前,必须核对钢筋的型号、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抽查;②对于水泥,要确保水泥搅拌的配比、细砂和粗砂的配比要合理,保证水泥的强度符合施工的要求等;③对于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在施工之前,应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完好,确保其在施工中不出现故障而造成施工暂停。
        2、混凝土质量的严格控制。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所以,这就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合理设计混凝土施工工艺,这对于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在工程期限内完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配置混凝土所需材料的控制,这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混凝土搅拌所需的水泥、石子等材料,必须严格进行抽查,确保质量不出现问题,对于水泥等材料中有问题的部分,则要予以清退,因为这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此外,还有合理确定混凝土配比,对于混凝土质量来说,混凝土配比也有重要的影响。②对混凝土的配置必须严格地管理和控制。建筑施工中所需的混凝土,其配置必须通过混凝土的试验来确定,对于混凝土配合所需要的骨料、水泥和外加剂等,均要严格的控制,从而使得配比趋于合理。

③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必须认真检查钢筋、支架、模板和水电预埋件等,此外还需认真检查顶埋架的埋设深度,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比来确定,而不能随意增加水泥、水和砂石等配料。④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按照混凝土浇筑的工艺来浇筑,而混凝土浇筑的顺序依次是:核心筒墙→柱→梁→板,而不能打乱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对温度裂缝有效控制。在浇筑墙体时,其厚度应控制在5cm左右,而高度应控制在45cm左右。此外,要把握好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对于钢丝网片也需要合理进行设置。而在浇筑梁、板时,应注意混凝土浇筑的坡度,在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后方可进行二次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此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管理,而混凝土的养护管理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塑料布,保证凝结的温度,做好保温工作,防止由于脱水而产生裂缝。此外,还需要设置隔热层,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部的温度差。
        3、低碳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设备等在整个的施工周期均有应用,所以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尽可能使用低碳施工技术。当前,建筑低碳施工技术成为建筑施工的趋势,而所谓的低碳建筑就是利用结构、地能热泵、智能布线配电等系统以及利用雨水收集、太阳能技术等。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低碳技术,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当前,建筑低碳施工技术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外墙节能技术;②墙体附和技术。在这两种技术中,墙体复合技术主要包括内附保温层、夹心保温层和外附保温层三种。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是夹心保温层,但是在国外使用的大都是外附保温层。此外,低碳施工技术还包括智能技术、生态技术等来实现建筑节能,比如利用太阳能集热屋顶、可控通风屋顶等。众所周知,照明是建筑耗能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建筑物的照明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建筑低碳技术,比如太能热水器、光电外墙板、光电窗间墙等。
        4、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目前建筑行业也在随世界信息化潮流不断推动信息化发展,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实现全程建筑工程所有流程的跟踪,提前保证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此看来,学习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必定是项目管理人员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采用BIM设计的图纸是数字化的,计算机可以在检索、判别、数据整理等方面发挥优势。无论监理工程师还是项目管理人员,都不必拿着厚厚的图纸反复核对,只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功能就可以快速地、准确地得到建筑物构件的特征信息,如钢筋的布置、设备预留孔洞的位置、构件尺寸等,在现场根据建好的模型及时下达处理指令。利用BIM模型和施工方案进行虚拟环境数据集成,对建设项目的可建设性进行仿真实验,可在事前发现质量问题,大大减少设计以及施工的错误成本。
        三、建筑技术和建筑质量安全的关系
        建筑质量的保障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技术;②施工制度。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则均可影响建筑质量安全。所以,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不重视建筑技术的提高,不重视完善技术上的细节,则可能对建筑质量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应建立健全上下沟通与即时通报机制,掌握施工人员工作技能状况,加强对建筑技术的学习交流,积极落实各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再配以监理人员的亲临现场旁站制度,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四、总结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建筑质量安全。通过对建筑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获知,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和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关性,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对于建筑质量和安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需要加强建筑技术控制,如材料把关、混凝土施工控制、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监理控制以及安全管控等措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从而为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龙强.试析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的关系[J].广东科技,2014,23(14):137-138.
        [2]赵锐.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的相关性探讨[J].四川水泥,2014(11):97.
        [3]赫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的相关性探讨[J].门窗,2016(11):115.
        [4]孙晓波.建筑技术视角下居住建筑安全质量保障措施[J].江苏材,2015(06):65-66.
        [5]王刚,高艳辉.BIM时代的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11(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