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科再造烟叶有限公司
摘要:关于生产型质量管理构成主要因素是由生产材料及其工艺流程、机械设备和人力管理,落实人力是特别重要因素,所以生产型质量管理的重点应聚焦在人上面,其中领导重视和员工参与构成科学管理,企业发展,持续改进的重要前提。质量管理着重在质量控制上,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质量控制的好坏,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穿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全过程; 持续改进
一、质量控制的定义
质量控制的意义就是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的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首要体现是企业自己对产品的管控能力。其中包括来料质量控制(IQC),过程质量控制(IPQC),最终质量控制(FQC)和出货质量控制(OQC)四项为关键。这四项活动通过监视质量所形成的过程,积极消除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各种因素,为达到要求的各项质量标准,从中获取经济效益。质量要求又是什么呢?指的是生产者提供的服务或生产出的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其中包括第一所需和第二所需,甚至更多。
二、质量管理机构的确立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质量管理机构体系,用户认为这是企业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反观各企业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有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归生产经理管属,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风险,有损品牌形象;而有些企业并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而是由生产部门兼职,这样的企业产品在没有专业的质量管理机构体系是不能保证合格的,产品质量不能得到用户的信任,也就没有做成自己品牌的可能性;有少许企业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且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不受生产部门管制,大部分消费者会认为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最小,从原料采购,过程生产,贮存环节,产品出厂,具体到下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要实现全面监控,产品上市均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质量管控,同时我认为质量管理机构应该被授予实权,在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决定权,这样才能更好的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同时也带动了企业全部人员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能真正运用,学习起来也是非常乏味,即使有些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但其实他的质量管理的真正实行也是相对困难的,没有一定的实权,或者在运用上比较简单了事。要是企业有真正的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这会带动企业各个部门生产质量的重视使得管理得以全面实施,建议每个部门有至少一名体系专员(可以兼职),保证体系组织的持续实施,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行中,首先将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与体系要求的组织进行整合,其次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每个部门都需要配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执行工作;接下来就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实施,定期验收现场成果及实施过程产生的记录,以督促体系运行和实施。在宣传质量管理的运行中,需要经常组织人员培训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及重要性是必须的,不断解读,不断升华各个部门人员对于体系要求的精髓,将体系要求每一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落实点,与实际工作对照对应,消除质量管理的盲目性与不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力也会事半功倍。
四,实现质量管理的途径
4.1 实现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实现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缩小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的差距,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达到最大程度的精确。主要包括以下 3个方面,即实现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实现质量值必须准确、实现质量活动必须可靠。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的需要。只有确保实现质量的精准性,企业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作为最基础的管理数据,必须保证实现质量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以及准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一定的方式和原则。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不仅包括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对实现质量器具的挑选和维修),还包括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如看秤、记录数值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确保单位统一量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以上标准之外,还包括可溯源性。所谓溯源性,简单来说就是要时时记录相应数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出现问题后与之前的情况进行对照,找出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
4.2 实现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标准
在实现质量管理中,“量出合理、统一规则,分级实施”是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必须保证分层次地进行不同行业的不同流程,尊重其本身特点。特别是那些测量数据量大的复杂生产流程,必须对测量对象进行严格的监测,细致分析生产结果。这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记录,也能为所有生产过程的控制环节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因此,必须保证统一的实现质量单位,只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所有的实现质量结果才可能达到最佳的准确值,才有可能在连续的比较中也可以与实现质量标准相一致。
4.3 实现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
企业实现质量管理遵循系统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严谨性,涉及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检测及产品销售等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对最终实现质量结果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必须重视实现质量管理的每个细节,对实现质量管理进行强化,就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围绕质量方针和优化目标,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企业通过实现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从而增强自身实力,生产出更多的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稳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五、执行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5.1.质量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原则即三不原则,也就是“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不移交不合格产品”。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任何员工生产的零部件达到百分百的合格率,实现零缺陷的生产目标。这样一来,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时处于受控状态,生产全过程有序循环。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自己满意,顾客满意”的产品理念,形成人人参与产品质量、环环保证企业信用的良性机制。
5.2.质量管理要素
质量管理要素即 4M1E 五个要素,是指对“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5 种质量管理要素的科学运用。即人———稳定的人员,树立人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设备———优良的设备,开工率和使用率都保持最高;材料———匹配的材料,使原材料达到合理的投入产出;方法———良好的培训,应用最佳的手段与途径;环境———整洁的环境,消除生产空间的一切乱象。其中,人的作用是“4M1E”的精髓。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是客观的,是易于规范的,易受到影响的是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素质。要制造一流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就必须下大力气在“人”字上下工夫,使人既完成客观规范动作,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3.质量管理手段
质量管理手段即 7S 原则,是指进行文明生产的 7 个管理手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整理就是分开要与不要的东西,要的有用的挂牌明示摆在指定位置,不要的没用的撤走处理掉;整顿是指现场检查发现未作标志又未被处理的物品,品质管理员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打扫干净,把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物品表面上和内腔的灰尘、污垢等脏物扫除干净;清洁是指日常性维持活动,保持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每天下班前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开展全员清洁作业,使整个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素养就是培养全体员工的良好精神面貌、规范的工作习惯、严肃的组织纪律。还有节约和安全,安全自不用说,任何企业都需要;节约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双刃剑,节约表面上看肯定会降低或多或少的原材料成本;但如果过分强调节约了,总想废旧利用,那么势必需要场地存放废旧物品,需要时间来整理废旧物品,需要人员来挑选废旧物业能否适用某项产品,这些工作做下来都需要时间,那么生产效率就会降低,无形成本就会增高,所以要合理科学地提倡节约。总而言之,以上这些手段其目的就是创造一个清洁、舒适、文明的生产环境,使员工遵守行为规范,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结束语
质量管理狭义的讲就是满足企业自身标准,达到标配,或者再进一步多赠送一个高级点的功能,使用户感到自己花的钱获得这些功能足够了。但是想更好,以手机为例,例如电池更持久,照相更清晰,操作界面更简洁,这样功能的提升就需要更多的价格来匹配,顾客也能接受。倒闭的都是没有跟上用户的需求,或者自我陶醉,一直在努力,但努力的方向错了,偏执于手机更坚固,更防水,而没有突破性的思维,不敢不愿或者根本不会搞创新如取消硬键盘,整合成一块屏幕等等,所以企业也要密切关注同行的进展,国际国内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人变我新,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传统质量管理与敏捷质量管理的融合交汇.何静.日用电器.2018(8)
[2]商品混凝土企业中的质量管理[J].王国.商品混凝土.2015(5)
[3]船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营[J].张紫湖.科技与企业.2013(5)
[4]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J].陈国辉.门窗.2019(4)
[5]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J].王则欢.大众标准化.2019(6)
[6]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管泽.现代商业.2018(5)
[7]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龙华.价值工程.2018(8)
[8]企业质量管理研究[J].蒋卓.科技经济导刊.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