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管理中植物栽培与养护的重要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应周清
[导读] 摘要:植物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关键内容,也是维持园林得以可持续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温州市鹿城区公园管理处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植物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关键内容,也是维持园林得以可持续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要认识到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的重要价值,积极引进和应用更具先进性的植物栽培和养护技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我国园林设计管理中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工作质量。本文对园林设计管理中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养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技术能有效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有利于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需探究和分析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技术,有效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以改善城市环境,营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开展。
        一、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内涵
        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要在当前植物对环境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寻求更适合、更有利于植物栽培与生长的方式方法,在现有状况下寻求更新更高效的突破。此外,园林植物在完成栽培任务后,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难度最高的一项内容就是对植物的养护,养护工作需要贯穿于植物生长和存活的全过程,只要植物是活着的,就必须要做好养护工作。其实,植物的养护就相当于二次加工,但养护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其会跟随着绿色生态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致使每一阶段的养护工作内容也有所差异。
        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意义
        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术中要格外注重整体的色彩效果。具有强烈的观赏价值,不管在哪一个区域中的城市街道还是在风景区中,都可看到园林植物的影子。在很多城市中都喜欢加入一些绿色,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城市建设变得更加有生机和活力。生态效益是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比较主要的一个特征,生态系统在这样的情境下就会变得更加平衡。现阶段植物栽培技术中,要十分重视对灌木植物的培养,这样就能充分体现植物的绿化和避暑的作用,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三、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
        1、栽培前的准备。园林植物在栽培前必须要彻底清理所有的障碍物,合理整理植物种植地的地形地质,同时还要整理相应的辅助设施,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地整理苗木,严格地选择苗木的数量及质量。园林绿化工程栽培的苗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首先必须要保证苗木的根系发展,主根系呈现出短直的状态,在根茎的范围内必须要保证根系数量的充足,同时还要保证在起苗的过程中苗木的大根不能出现劈裂情况。2)必须要保证苗木粗壮,而且要呈现出通直的状态,同时还要保证苗木高度的合理,枝条不能出现徒长的现象。3)苗木的顶芽必须要健壮,保证侧芽发育正常。4)苗木不能存在虫害或机械损伤的状况。
        2、栽培方法
        1)起苗栽植法。按照绿化方案,把移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花类植物栽到花坛中央。拔苗时给根部带有一定的土壤,会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起苗移栽的最好时机一般都在阴天和在降雨前,此时移植存活率会升高,减短缓苗时间。傍晚时间种植可对缓苗有一定的帮助,一整夜的缓和时间对恢复根系的吸水作用起促进作用,植物的凋萎现象也会减少。
        2)脱盆栽植法。脱盆栽植法是指在开花的过程中,针对盆栽育苗开展脱盆处理工作,将其栽种于地上。在栽植花坛中花丛植物的过程中,通常根据由中间至四周依次来进行;倘若花坛属于单面式,应运用由后向前模式,开展花丛栽植工作;针对较高的植株植物,最为适宜的就是在高地势区域对其开展深栽工作;针对较低的植株植物,通常运用浅栽形式在低地段对其进行栽植。
        3)模纹花坛栽植法。

在栽种园林花坛植物的过程中,不仅会对苗木成活率进行要求,也会有不同程度植物栽培效果美观性需求。对于相关种植需求而言,通过模纹花坛栽植法,根据有关设计方案的要求与规定,能对其开展大格放样工作,将栽种植物构建成相关图案。在进行模纹花坛种植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对花坛图案边缘进行栽种,然后根据一定顺序,开展花坛内部种植工作,同时依据实际设置要求与规定,适当的对植株种植密度进行加大。
        四、园林植物养护技术
        1、灌溉技术。园林植物后期灌溉技术直接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因此,在养护中,要做好灌溉养护工作。园林植物栽种后要根据4年灌溉期进行连续灌溉,并根据植物长势合理调整。若土壤保水性能较差,要合理延期。另外,为了保证植物能及时吸收水分并减少水资源浪费,用于浇灌的树盆要具备较强的防水性。
        2、施肥技术。园林植物在栽种过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施肥,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土壤的肥力,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在养护工作中,施肥分为以下两方面,底肥和追肥。底肥是指在植物叶子脱落之后、发芽之前这个时间段,将肥料与土壤进行均匀脚本,以增加种植土壤的肥力,底肥的施肥量则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大小进行选择,部分情况可使用发酵后的有机肥。而追肥则需要控制好肥料的用量,并且要在追肥后及时浇水。
        3、修剪技术。园林植物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美观功能,具有良好的欣赏价值,因此,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需要做好植物修剪工作,将植物修剪成特有的形状。修剪工作通常是截断植物的部分位置,如植物的根茎、枝叶及花蕾果实等。通常,疏剪和短剪是常见的修剪方式,主要是针对植物的主干进行处理。在园林植物造型环节中,需要采用盘剪和吊剪的方式,有效控制植物生长,改变植物生长形状,从而使植物更加美观。
        4、病虫害和除草技术。在植物栽培后,及时防虫除草,才能确保植物的存活率。园林植物的除草工作,是为了防止杂草抢夺园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加强除草,保护园林植物生长。工作人员要依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防虫,例如,冬天需在树干刷石灰再裹上草绳,这样不仅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也起到保暖作用。另外,在不同阶段要做不同的防御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发展前景
        1、加强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创新。为了有效加强该方面的建设,不能忽视与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有紧密联系的研发和应用。要时刻牢记更新园林产业技术的宗旨。园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对技术创新这一模块要求颇高。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使植物的存活能力指数提高了,从而提高了其生存率。生物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新兴起的科技,起到了改善园林植物属性的重要作用。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实时监管园林植物,使其健康的成长。
        2、加大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来看,从事该领域技术的人员中,很多人都具有较低的文化水准,其进行工作都是依靠往日积累的经验。由此可见,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匮乏。如果想让他们能游刃有余的胜任目前的岗位,则应对其进行精心的培训。此外,与高校进行密切的往来合作也是园林有关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高校与有关部门可相互促进,如园林相关企业及部门可为高校主动提供有关实验的资料来源,高校可帮助园林部门及企业系统化的培训更加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
        总之,园林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它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对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其中出现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莉.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和发展前景分析[J].福建农业,2015(08).
        [2]杜昌春.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与发展分析[J].现代园艺,2016(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