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70100
摘要: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于路桥修建环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得到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所以在本文中,就先对软土地基本处理技术的特点及其现实作用做出阐述,然后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路桥修建工程中的运做出研讨。这样有利于工程现场各类型设备持续稳定运转,还有利于路桥修建工程的高成效和高质量发展,强化路桥的耐久性,从而体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于路桥修建环节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泥搅拌桩
引言
在国内各地区都在进行基础化建设的背景下,路桥工程也在快速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程度逐步加深。但是这种技术在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成本高、时期长的特点,使得路桥修建工程进度缓慢。针对这样的情况,施工企业和工程主体人员就应当加大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讨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路桥修建工程效率。
1软土地基处理的特点
一是软地基中的含水量十分高。众所周知,软地基这种地理形式在山区城市道路中还是很常见的,跟以往的传统土质地基的含水量有所差别,软地基中的含水量可以说是很丰富。可是,不足之处在于软地基没有具备良好的渗水能力,尽管含水可以达到70 %以上。一般情况下,如果软土层的含水量比例一定时,土壤的流动性也会增加,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强化对地基的巩固。然而,道路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所以在进行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时首先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这样就能够在源头上保障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促进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是会体现明显的压缩性。据相资料显示,软土地基本身状态会关系到其它各个修建环节的稳定性,如在具休操作中,会涉及到对软土地基支护,在修建过程中需要遵循挤压排水的措施,将土方中冗余水分进行清除,如此一来,就能够明显强化土方的稳固性。然而具体操作中往往都会发生异常情况,如,若是这样的措施不见成效,经过挤压的土方就可能体现很稳固性的弱化,也可能会对后续修建工程造成很大的难度,继而影响了修建工程的稳定发展,弱化工程修建成效。
三是渗透性差。在风景园林工程修建期间,如果软土地区域中沙寺和粘土比例不符合相关标准,而且专业技术人员没能对其做出修整,就可能会明显缩短粘土的固化时间,继而使得软土固化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可能会使土方中出现很多气泡,也可能会对排水系统造成拥堵,妨碍路桥工程的稳定修建。
2软土地基对道路桥梁结构的影响
2.1路面龟裂或裂缝
从近期以来的情况来看,路桥面修建通常都会铺设混凝土与沥青的混合物,这二种建材具有显著的特点,成本小、承载性强、转运要求低等,然而也会体现一些弊端,不能体现较高强韧性。而软质土的明显特点就是压实难度高,若是软土没能被有效修整,就可能导致地基结构的形变,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路面结构也不能体现较强的强韧性,就可在路桥使用中,导致路面出现开裂等病害。
2.2结构整体沉降
因为软土地基具有渗透性较差和难压实的特点,所以会引发土体的沉降。如果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合格 ,根本没有压实地基,这样在道路正常运营的过程中就会发生缓慢的沉降,沉降容易使得路面不平整,而且会出现局部或是整体沉降,给道路桥梁造成很大的压力,损坏道路桥体结构,使得桥梁垮塌、路基坍滑事故频频发生。
2.3不均匀沉降
如果在工程现场软含有透镜体,就可能会使得后续碾压环节体现力度均衡的现象。这样的不良现象若没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改善,就可能会使得地基在承重时还是会存在固结排水的现实,甚至还可能会弱化地基整体的牢固性。不仅如此,如果出现土方塌陷现象就可能会导致路桥的整体塌陷,由于地基坍塌不能体现平衡性,就可能还会便得桥桩倒塌和桥面内架构的坍陷,从而明显减少路桥的耐久性。
3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
在路桥工程修建期间,若是能够将粉喷复合地基技术合理出力进行运用,就可体现出无可替代现实意义,能够为路桥修建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成效发展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如此先进施工技术,其在具体运用中,遵循了理科化学专业知识理论,这也就体现出了化学性的加固模式。若是在路桥修建工程现场的软土地地基处理过程中,融入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就应当引用具有高度关联性的设备。同时对材料的购置也必须要体现严谨性和精准性。如石灰与泥料的比例的相应性、调和的充分性。通常而言,软土地都会含有较高的水分,因而就应当加入指定量的水泥粉做出合理的调和,缩短软土的固化时间,综合而言,如果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进行运用能够能够强化软质土的承载性,所以得到修建工程充分运用。
3.2水泥搅拌桩
为确保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高成效运用,就应当将水泥搅拌技术工艺做出合理运用,通常实际运用总结出,这施工工艺体现出明显的现实作用。一是在具体施工中,其能够借助对原土的运用实现高质量施工,减少了水泥的投入量。二是借助对水泥搅拌桩工艺的运用,高效完成地基加固设置环节后,就会将对土地重量的影响全面消除,从而就能够最小化地表塌陷现象的发生率。三是在路桥工程修建期间,水泥搅拌工艺会体现出环境污染性小、噪音低的优势。
3.3高强度夯实技术
从路桥工程近期以来的发展状况来看,高强度夯实技术更多时候都会体现于承载性低软土施工环节中。而在以往的通常情况下对于软质土的修整来说,工程主体人员都会借助小力度的压力技术,然而通过多次的运用总结出,这样的技术运用过程没能明显强化软土方的承载性。也不能有效促进路桥工程的高效率开展。若是将高强度夯实技术合理出力运用于相关施工环节中,就会消除以往技术使用中的难题,以此保证强化软质土方的稳定性和承载性。尽管该项技术方法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但也会体现出一定的缺陷,比如在路桥修建工程正式启动前的软质土修整环节中,会体现出修整时间长、负担重的状态,而且修整成效也难以切合相关要求。所以为促进高强度夯实技术切实体现出显著性能,就应当在施工前,开展精细化的质检工作,以促使所涉及到的设备工具都处于最佳状态,如此一来,就会保证软质土得到高成效修整。
3.4砂垫层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也可采用铺砂垫的方法,以此来增强土质的密度和坚硬度。透水性是砂垫层材料最为显著的特征,从而有效控制软土地基的含水量。现阶段而言,土壤层薄且含水量高的软土地基经常使用铺砂垫层处理技术。对软土层较厚的地基铺设砂垫层时,时常出现路基高度和位置不一致的现象,严重影响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要将砂垫层处理技术最优化,工作人员必须能熟练灵活的运用摊铺施工方法,均匀的摊铺砂垫层,确保路基土层的地下水排出的顺畅性以及路基土层的稳定性,确保其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语
在路桥工程修建期间,实地现场往往都会存在较大面积的软土。若是不能对这软土问题做出有效解决,就可能会妨碍到路桥工程的高成效修建。因而,就应对加大对路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运用的重视。那么在具体行动中,就应先对工程区域施以全面勘测,再结合现实,建筑落实相应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还应当在路桥工程修建中,逐步对施工技术进行升级,对工程的高效率开展奠定技术保障。从而提高路桥坚固性和耐久性,保障民众顺畅通行。
参考文献:
[1]赵立伟.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22.
[2]郑斌.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2):282-283.
[3]陈启权.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15.
[4]吴双.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探讨[J].四川水泥,2019(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