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学生读图能力训练的研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20期   作者:毛家文
[导读] 现阶段,随着读图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摘要:现阶段,随着读图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在教育教学领域也逐渐引进了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读图能力教学模式。有效将读图能力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形式的优化,进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读图能力;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
        读图能力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适当使用读图能力的教学形式,将传统的教学知识与当代具有先进性和科技性的读图能力相结合,构建更为完善高效的教学环境。将读图能力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学生读图能力训练问题
(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分为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地理等几个方面,能够看出地理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的综合性知识体系。但是现阶段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在进入高中学习的过程中,仍旧认为地理也是一项。不重要的学科,只需要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就足以应付考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里的统一性和专业性教学特点。一部分地理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都较为抽象,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的知识体系较为枯燥,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厌倦心理,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1]。
(二)教师缺乏课程与读图能力融合的正确理念
        一部分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手段,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完善和改良。但是在读图能力教学手段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仅仅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并未发现科技教学的优势,也没能有效发挥地理课程的特点。科学技术教育形式难以创建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反而导致了读图能力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与读图能力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帮助二者发挥自身的最大化效能。
(三)现代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势认识不足
        高中地理知识内容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特点,高中地理自身就有一定的综合性,在不同空间、不同区域展现出相应的人文地理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很难通过平面地图以及书面介绍进行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体验,理解地理知识中的相关内容。在教材知识与自身能力的转化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现代读图能力进行地理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向学生展示直观的地理知识,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双向进行地理教育教学。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学生读图能力训练途径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创新读图培养形式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预期,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的发展,保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中国地理》的教学进程中,针对不同区域内相同时间产生的不同自然现象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导入环节中“由于区域经纬度的差异”一类的说教类语言,选择轻松愉快的教学导入形式“同学们,你们知道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来历吗?”在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语言表达与地图形式相结合,利用文字作为学生理解地图的推动条件,并且可深化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掌握[2]。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策略
        随着读图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各项教学硬件设备也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提高,教师在学校和自身的教育与发展下,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因此,应当将地理教学与读图能力进行有效的融合。首先,应当借助读图能力教学方式,创建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其次,应当利用读图能力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发展预期和学习需求进行系统深入的课程分析,保证能够在教学中全面展现出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难度适宜。篇幅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针对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地理学科中的《世界地理》部分教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是负责将知识重难点进行相应的讲解,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内容,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但是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却事倍功半。
(三)引导学生分析地图、自主绘图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便是,引导学生理解地图信息,主动绘制地理图形。由于高中地理教学与当下的应试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更多时间和精力倒放在学生解题能力培养中。由于地图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在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已知的知识内容作为教学引导,进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并以新知识作为契机,帮助学生主动分析地图、绘制地图[3]。
        例如,在地球运动变化课程内容讲解中,教师可通过“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归纳教学重难点,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等教学内容通过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图画内容可有一定空缺,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认识自行补充,逐渐建立学习框架与知识要点。
结束语:
        根据上文论述的内容可知,读图能力与高中地理教学互相结合是当下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措施。教师在进行当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追随教育改革的要求,开展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进而提升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方扬扬.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3):43-44.
[2]林水振.绘图、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3):45-46.
[3]石丽芸.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5):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