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华瑞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符合我国提出的节能发展观,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可以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晚,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基于此笔者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用水量以及高校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该技术的有效应用方法,以期发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现状;有效应用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农民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提出已经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推进了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高效节水灌溉理念将会成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主要趋势,可以切实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为发展目标。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从当地的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灌溉效率低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出问题解决的路径,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1农田水利灌溉用水量
节水理念在农田是水利工程中的运用,需要相关人员充分运用农田周围的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率,通过优化节水管理、提高农业水资源灌溉技术专业性等方式,实现农业水利灌溉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从技术角度分析可以分为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和水管理节水技术四类。当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缺水但又浪费水的问题,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浪费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问题。灌溉水量的损失可以分为渠系输水及农田灌水水量损失两种,加上农作物生长用水量总和为农田灌溉用水量总值。现如今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率仅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作物产量。而先进节水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不足,先进的高效节水技术在我国总农田水利灌溉面积仅仅占总灌溉面积的百分之五左右,难以满足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需求。
2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2.1设计方面的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前,设计人员一般会结合以往灌溉资源与灌溉方式,认为以往的灌溉设计方式具备经验,而忽视了对当前灌溉工程实际情况的勘察,过分依赖以往的农田灌溉资料,导致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的信息失真,设计方案出现诸多漏洞,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节水效果。如节水灌溉人员农田结构状态的了解中,忽视了对农田状态的全面性了解,农田中的每一个区域环境都存在差异,土壤成分、作物种类、生长需要用水量不同,若是设计人员仅仅凭借以往的节水灌溉资料,缺少对农田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判断,将会大大降低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不同,需要的用水量也不同,比如西瓜在生长中需要充足的水分,需要结合天气降雨情况,合理选取灌溉水量。而玉米则生命力较顽强,抗旱能力强,相关的农田灌溉人员只需要注意在玉米授粉前后适量灌溉即可,并注意授粉后再玉米成熟期之间适量灌溉水分。
2.2区域种植结构问题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广大民众的经济收入,为人们谋取最多的收入。但是传统的作物重视方式在我国农业中沿用很久,广大农民对于传统的区域种植思想以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更加不敢尝试新的种植结构,传统思想束缚了我国广大农业产业的发展,导致区域种植结构单一化,仍旧以小麦与玉米为主,其他的高效生产种植方式在我国农业农田种植的面积极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无用武之地,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与提升农民收入更是无从谈起。
2.3忽视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通过设计阶段优化技术流程与技术要求,希望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提升技术水平以实现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但是人们往往只重视设计与工艺技术阶段的节水灌溉效果,却忽视了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农田水利工程若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甚至在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完成之后就不闻不问,缺乏后期维护工作的实施,影响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效果,造成“重建设轻管理”的不良现象。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措施
笔者通过提升制度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再生水的灌溉技术利用水平、做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加强对节水设备的研究和生产制造五个方面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实施进行以下几点探究。
3.1提升制度管理水平
农业节水灌溉就要求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量获取最大的收益,农业节水灌溉制度包括农作物育种期及整个生产生长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周期、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等;对于不同农区的不同作物要进行分类管理,加大对各种耗水量大的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进行耗水量研究,寻找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在不同灌区的节水灌溉管理方案。
3.2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3.3加强再生水的灌溉技术利用水平
应加强对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水平;首先,要保证污水废水的处理符合灌溉用水的科学标准,严格进行再生水的质量检测,保证符合灌溉标准;此外,加强对污染物在田间的移动规律、污染物对农作物生长及品质的研究,保证再生水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并研究再生水的灌溉制度、施肥方式等。
3.4加强对节水设备的研究和生产制造
我国科研人员在农田节水灌溉农具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当前我国的农田灌溉农具自动化程度角度,节水效率较低,难以实现高效节水的价值。对此相关的科研人员需要根据当前的农业地域、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产生出符合当地区域农田节水灌溉需求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农具,满足高效给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需求。
结语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分为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步行式灌溉集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农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节水灌溉技术,并通过优化设计环节,强化工艺技术专业性,完善农田节水灌溉后期管理制度等方式,提升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刘杰.吉林农业.2018(02)
[2]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析[J].牛慧玲,李煜.绿色环保建材.2016(12)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探索[J].梁志铎.绿色环保建材.2017(11)
[4]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J].霍云晶,安军.中国科技信息.2016(24)
[5]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J].李小伟.农家参谋.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