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井类事故救援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曾满
[导读] 摘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对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形势下,随着消防救援队伍承担“国家队”“主力军”角色,参与救援职能的拓展,深井、深井、坑道等井类救人任务日趋增加,虽然消防救援队伍在与事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处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
        商丘市消防救援支队民权县大队电力大道消防救援站  河南省商丘市  476000
        摘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对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形势下,随着消防救援队伍承担“国家队”“主力军”角色,参与救援职能的拓展,深井、深井、坑道等井类救人任务日趋增加,虽然消防救援队伍在与事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处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深井类救援的能力。
        关键词:深井 事故 救援
        一、常见井的类型
        (一)水井
        水井是过去人们重要的生活水源之一,直径一般为0.7-2米,深度一般为数米到20-30米,这种井由于深度的原因只适于开采浅层地下水。此类水井由于年代久远和挖掘方法的局限性极易发生水井壁坍塌等次生灾害,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二)机井
        在农村有很多机井,这些机井一般都有几十米深,最深可达上百米,这种井的井口大多很小,一般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平时无人看管,大多裸露在地面或者只用简易遮挡物遮盖。由于村民普遍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站距离较远,救援力量到达时间长,这些无人看管的机井往往成为小孩的危险地。
        (三)城市设施管道井
        在城市里市政设施的给水、污水、燃气、电力等管道井的井盖经常丢弃或损坏,常发生行人不小心掉入管道井中的事故。由于下水管道直径较小,以及不良的卫生环境导致小区下水道堵塞,经常疏通下水道的从业人员大都无培训资质,而且安全意识淡薄,这就导致了井下遇险事故的频频发生。而下水道堵塞产生的有害气体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人的性命。
        (四)工程井
        在一些工地或矿区内经常有一些废弃的矿井、桩井和掘井等,由于工程施工的疏忽或其他原因,这些废弃井没有及时的回填,极易发生人员落井事故,而坍塌、井漏等重大事故也往往伴随着落人事故发生。
        二、深井发生事故的处理难点
        (一)事故发生时能见度低。多数深井都存在阴暗潮湿,无光线照明的地方,天然型深井洞内一片漆黑,在救援过程中只能采用人工照明,由于受气压、洞壁的凹凸部位、照明角度、照射方位、距离等因素影响,能见度很低。
        (二)空气补给困难。多数深井约在5―10米左右表面有足够空气可供人员呼吸,深入其中只有靠送风或补氧来解决被困和救援人员的吸氧问题,由于受环境条件、无装备等诸多因素制约,只能靠有限的空呼或氧呼来解决,送风和供氧的难度都比较大。
        (三)事故救援时空间受限较多。多深井空间范围小,特别是从地面到洞底的路径大多数是小空间,要么是洞口小,要么是深入路径窄。救援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施救器材,活动空间范围小,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反复次数多。近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在参与的多起深井救援中,反复较多,不少都多次才能完成救援任务,且时间跨度要达几小时甚至以天为单位,救援人员极度疲劳,器材装备磨损严重。
        (五)一些深井建造质量差,砖土结构多,加之年久失修,在救援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井口封堵等突发情况。同时,由于井内空间相对平衡被打破,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涌出,在一些雨季,还容易造成大量雨水涌入等情况。
        三、深井救援的措施和对策
        (一)到达救援现场前的各项工作准备要充分
        1、准确接警与命令发布。准确接警,询情清楚,详细了解和记录事故发生情况,事故类别、性质,被困人数、性别、年龄。

遇险时间,周围环境,道路交通状况,气候条件等;及时发布命令,向责任区单位发出出动命令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一字不漏地发送到担任任务的单位,并根据需要提出要求。
        2、出发前充分准备。担任任务的单位接到命令后,应根据事故险情作好充分准备,人员编组与车辆调动由大(中)队级视情而定,器材携带根据需要准备,但必须携带适用器材,并要有足够备份,出动命令的下达由当天值班支、大(中)队领导负责。
        3、行驶途中注意收集信息。在前往事故点的途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有无线通讯设备,随时与报警人或指挥中心取得联系,通过App软件视频功能,及时了解事故地情况的发展变化,并根据发展变化作出一些适应作战需要的判断与调整。
        (二)、救援现场的准备工作
        1、首先要向井下提供新鲜空气和氧气并送风,或者先吊放几个打开的空气呼吸器瓶下井和使用移动式供气源,使井下被困人员能呼吸到空气,防止落井人员窒息。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向井内投放绳索,固定落井人员,防止他继续下滑。如果落井者年龄较小,可以用火钩或者将钢筋的一端弄成弯钩状,将落井人员钩住,使其节省力气,等待救援。
        3、如果井下有水,可以利用水泵抽取井内积水,降低井下水位,避免落水者落到水面以下而淹死。如果井下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应充分利用送排烟设备,降低气体浓度。
        4现场勘察,获取相关资料,制定方案,形成决策;战前动员,特别是在一些容易给救援人员产生畏惧感和心理压力的场所,必须作好战前动员,利用动员的时机,下达任务,明确注意事项;装备检查,作好保护,下达命令,实施救援。
        (三)救援中的注意事项
        1、救援过程中的要求。严格控制进洞人数,一般不要超过2人;检查保护器材的固定性与稳定性,防止发生意外;设立观察哨,随时监护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组织好应急救援,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立即启动在最短时限内采取最便捷的措施排除险情。
        2、善后工作处理:作好现场移交,检查装备,清点人员现场点评,向上级报告完成任务情况。
        四、常见救援方法
        1、自救和栓扣绳结
        对于处境不太危险或者神志清楚、四肢有一定活动能力的落井人员,我们应当首先尝试引导落井者进行自救。救援人员配合落井者利用保险带、保险绳将其提升至地面。在井口狭小或者落井者四肢受限无法使用保险带固定时,我们应当采取利用安全绳系栓扣绳结的方法施救。
        直立下井救人
        如果井口直径校大,而且落井人员受伤或已昏迷,井壁坚固,确定无坍塌的情况下,可由救援人员直立下井实施救援。下井方式通常是软梯或者利用三角救援支架装置或绳索垂吊下井。
        3、悬垂倒立救人
        当井口或井内空间十分狭小,只能一人垂直上下时,可采取一人悬垂倒立的方法下井,给被救者捆绑安全绳或抓住被救者提升上来。
        4、挖掘法救人
        如果井口已经坍塌或者在其他方案无法实施时,应及时调集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到现场实施救援。用挖掘法救人,应当从井的一侧往下挖,挖到落井人所处的深度时,然后再移开或凿开井壁管道救人。
        深井类事故救援,在我们面对的各类抢险救援事故中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能否充分整合现有器材装备,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完成救援任务,直接关系到我们消防救援是否能够践行习主席的“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这一使命要求。在以后的救援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提升救援能力,切实的履行好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黄郑华;李建华;万彬;地下井坑事故安全施救措施和方法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