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020519920717XXXX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地下结构工程的埋深也越来越大,故而对基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坑支护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意义重大,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建筑工程后续能否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且对基坑支护的重要和必要之处进行探究,以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建筑行业是一个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行业,涉及的专业施工技术较多。其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技术类型。在采用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因基坑情况较为复杂,很可能面临较大的施工难度与施工风险,进而导致建筑基础工程质量不达标。由此,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注重对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施工技术加深研究,并在不断的施工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适应性强以及灵活性强的专项施工方案。
1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的施工技术要点有以下四点:(1)为了更好的确定锚杆位置,应该重点对深基坑进行勘测和分析,前期的场地准备工作和技术准备工作必须做到位;(2)为了获得更好的钻孔施工质量,应该将设计方案置于现场作为基准,钻孔深度严格把控,锚杆必须一次性顺利通过质量检测后才可使用,这样才能够确保安全;(3)注浆材料与水灰的比例应该严格控制;(4)水平方向上的孔距设置应该更加合理,一般来说,孔距的误差应该在50mm以下,垂直方向上的误差可控制在100mm以下才能够更好的将锚杆支护做好[1]。
1.2土钉墙支护
施工现场进行土钉墙支护时需要重视的施工技术要点有三条:(1)进行土方挖掘工作应该按照设计要求展开,实际的挖掘时重视基准线,一般来说基准线会选择施工方案的实际要求和上下基坑的口线,参考口线后进行精准的测量并完成放线工作,在此处做好标记;(2)钻孔施工时要尤其重视对土钉的大小进行判断,土钉的大小对孔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选择合适的土钉直径能够帮助控制孔径大小。将土钉打入时应该注意与浆管一同打入,有必要时可选择托架进行焊接来确保安全性;(3)灌浆的材料要重视质量,水灰比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应该得到严格的控制,一般来说泥浆比重在1.1~1.2最佳。注浆操作时应该选择科学的手段将注浆管拉动,完成初凝后继续操作,进行二次灌注,两次灌注的时间间隔尤其应该按照要求展开。
1.3地下连续墙支护
施工中有时会面临深基坑支护,即基坑高度在5m以上进行支护,对这类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可选择排桩完成。工程可能会选择悬臂式支护、拉锚式结构或是内撑式结构、锚杆式结构等完成支护工作。这类地下连续墙支护在施工现场会选择对应的设备和机具,搭建化学泥浆护壁后在地下钻沟槽,沟槽要满足长度、厚度和深度的要求,将提前制作好的钢筋笼吊入沟槽中,立即灌注形成钢筋墙段,将没有连接的地方连接形成地下墙体,这种连续封闭的地下墙体作为建筑的基坑支护能够帮助悬臂式、锚杆式、内撑式等形成支护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止水挡土,还能够在高层建筑中承担永久性的承重墙的重担。地下的连续墙施工相对来说技术优势显著,展开阐述可总结为噪声小、施工振动小,墙体的刚度非常理想,防渗性能也突出,即便遇到极软的淤泥粘土也能够施工,与地下的连续墙构成的支护承载力更高[2]。缺点则是建造成本高,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后期需要将弃土和泥浆进行处理,施工时间相对更长。
2基坑支护的重要和必要之处
2.1进行排桩和锚固支护
(1)排桩桩心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时应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确认质量符合本次需求之后,进行灌注。灌注时可借助导管和串筒完成工作,期间应该注意避免井口被抛铲,还应该注意混凝土是否出现离析情况。这些都是必须避免的。分层振捣桩体的混凝土并进行灌注时,应该对地下水进行密切的关注,避免地下水进入桩体对混凝土比例造成影响。(2)锚索进行张拉和封锁时应该按照施工的规范说明展开,每根锚索质量都应该得到保障,张拉时注意确保锚索的牢固,使得锚索能够发挥支护作用。冠梁和腰梁进行施工时也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完成制作,锚孔周边区域若表现出密集则应该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确保安全。
2.2进行地下连续墙支护
进行地下连续墙支护的施工时首先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完成,施工时借助全站仪首先对地下连续墙进行施工点的布设,然后精准的完成测量和放样的工作,紧接着将护桩设置好[3]。此后结合地下连续墙的厚度,根据导墙的情况进行沟槽挖掘工作,完成之后将导墙中心线放置在沟槽之中,并将基面的平整连接到墙钢筋。整个导墙模板应该安装得十分牢固,垂直度和中心线应该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完成,随后将混凝土浇筑,待36h之后将模板拆除。确认导墙的中心线时,也应该确保导墙中心轴线和净空尺寸之间的距离,在合理范围之内后确认侧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都在合理数值之中则继续进行下一步。随后需要搭设支撑,并对导墙的转角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接头的施工工作,对槽段的接头安放时应该注意将其紧贴槽段并缓慢的将其放置入槽。进行地下连续墙的各个槽段连接缝的处理时选择H型钢板接头或圆形接头相对更加合理。紧接着是制作钢筋笼并将其顺利安装,单元槽段的钢筋笼需要整体装配并整体沉放。最后则是将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可借助导管完成该项工作,导管内应该设置隔水栓,并将浇筑液面的上升速度进行控制,这样浇筑质量相对更高。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浇筑面相对地下连续墙的设计高度应该超过0.5m。
2.3整体基坑支护施工阶段的注意事项汇总
(1)竖向承重结构的分析。竖向承重结构的垂直度应该完全从工程建设要求出发,垂直度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密切的监测,出现偏差时必须及时纠正。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进行控制达到1/400即可,中间的钢立柱的垂直度达到1/500才可。(2)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分析。基坑支护施工时应该对基坑的水问题和外渗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地下连续墙支护不仅需要完成支护工作,还需要其具备挡水挡土的功能,并且在围护和承重方面承担相应的功能。所以墙体材料的质量应该严格把关,地下墙体与底板之间进行的连接应该更加重视,满足抗渗等级要求之后应该对施工缝进行严格的控制[4]。(3)混凝土支护结构和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基坑支护的施工阶段混凝土支护结构和建筑主体结构需要进行连接,连接时应该重点关注是否是根据工程的要求完成。混凝土支护相对而言在基坑支护阶段更加常见,但是作为一种复合墙体的支护结构,混凝土支护相对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做好混凝土支护与其他建筑之间的连接工作能够将整体的稳固性推向更高。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骤增也使得基坑情况越来越复杂,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时,尤其高层建筑较多的局面下应该更加合理的选择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以及锚杆支护施工技术,若有必要可选择排桩、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等,或是混合使用,从而使得基坑支护的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具有适用性,也真正能够从经济的角度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能够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加上一层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小磊.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2):21-22.
[2]郑建坤.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河南建材,2019(03):190-191.
[3]陈少青.基于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探讨[J].福建建材,2019(06):115-116+71.
[4]李金权.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住宅产业,2019(0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