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及施工加固技术 洪杨锋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洪杨锋
[导读] 摘要:近年来,公路路基路面质控要求逐渐提高,这是控制质量通病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深化公路事业改革的必要条件。
        杭州科达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400
        摘要:近年来,公路路基路面质控要求逐渐提高,这是控制质量通病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深化公路事业改革的必要条件。新形势下,有效运用施工加固技术来处理路基路面质量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对我国公路建设活动稳健推进、公路事业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加固技术
        1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分析
        1.1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
        路面裂缝是路面项目最常出现的问题,裂缝的类型及发生时间,包括其开裂程度都会影响到路面的正常使用。通常,路面裂缝可分为横纵裂缝、纵向裂缝以及水平裂缝这三种类型,主要集中在高填方或很少开挖的路段,且其严重影响了路面质量。
        1.2松散
        路面表层局部出现松散现象,凹凸不平,有些凹陷的部位超过2cm以上,再经过行车负荷作用力和自然条件的外力作用,凹凸不平通病现象会越发严重,这样就会造成行车颠簸,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一般引起松散凹凸不平通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摊铺时,没有彻底将表层面的杂物清扫干净,上下层之间的粘结性就会下降,或者是面层摊铺厚度不够,碾压密实性不够强,这样沥青温度过高,长时间行车作用和雨水的冲刷,就很容易出现松散等质量问题,在多重合力的作用下,最终形成松散形成凹凸不平的路面。再或者是因为路面罩面之前,原本的路面路基修复不够,比例坑槽、松散等,导致路面路基养护不足,就会出现松散通病问题。
        1.3变形问题及原因
        路基路面变形问题出现后,会引发系列化质量问题,导致公路地基非均匀沉降。可见,事前预防这一质量通病是极为必要的。分析变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可知,施工团队面对软土地基采用的处理方式缺乏实用性,加之,施工人员专业能力偏低、施工技术操作能力较弱,使得地基变形、地基下沉等问题接踵而至。这既会增加维修养护难度,又会降低公路项目经济效益。
        1.4道路隆起问题出现的原因
        出现路面隆起问题主要因为以下两方面:(1)公路没有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路基坡度施工达不到施工标准;(2)公路的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实际的施工情况。通常,施工材料的压缩系数、含水量如果达不到施工要求,路面容易出现裂纹,这样不仅会损坏路面,而且公路的使用寿命也会被缩短。
        2路基路面的施工加固技术
        2.1基层、面层的平整度控制
        第一,为了实现路基的平整性,在选择方式上要必须将材料选择作为第一位。若是基层材质为石灰稳定土,那处理上易操作,为了实现平整,在平地机的利用下就可以实现。第二,无论是在压实的过程中还是摊铺等,都要注意搅拌沥青混合料,对温度进行控制,只有将其处于冷却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降低其混合料温度通过冷水就可以。
        2.2填土下沉的控制方式
        通常情况下,根据路基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项目施工的性质,施工人员往往会选择高填或者深填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但是这样的施工方式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包括路面的隆起等问题,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对于公路路面质量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严格遵照施工的标准选择平行线施工的形式,对路基的填充厚度进行平均分割,确保路基填充厚度在测试路基厚度90%左右,该标准是提高路基项目质量的基础标准;第二,结合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对路面施工步骤进行控制,从而减少路面表面由于收敛性不足的问题而出现压实度不达标的现象;第三,针对压实机械路面压实度不达标的现象可以选择手动操作或者机械操作的方式,保证项目整体质量符合要求。


        2.3变形问题处理技巧
        路基路面变形后,既会增加行车风险,又会影响驾驶体验,此外,道路寿命、车辆寿命均会大大缩短。处理变形问题时,借助摊铺设备适当控制路基路面结构厚度;全面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将设备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委派专职人员进行施工指导,以此规范施工行为,进而优化公路工程质量;严控混合料配比,保证混凝土平整度;处理接头工作,避免出现接头错位问题。
        2.4加筋法
        加筋法一般可以分为4种模式,第一种是加筋土法,人工进行土方回填,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带状拉筋和填上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里面整个受力平衡,减少挡土墙的承受负荷,这种加固方法具有结构刚性强、韧性好等优势,可以作为拉筋用,将土工织物与土体之间形成符合土工结构的土,从而能提升整个结构的抗拉能力,在后期使用中,路面就不会因为荷载张力过大而发生裂缝或者坑槽等通病问题。还有一种模式是树报桩法,这种方式通常用各种土多于稳定土,主要是能稳定复合型结构,提升整个路面路基的稳定性,能有效避免后期沉降等问题,从而能预防路面质量通病问题。最后一种是锚固法,这种主要是对受拉固件边坡土中,使用锚固力平衡公路路基的推力,使得多重力量相互平衡,维持路面路基的稳定性,从而能提升整个路面路基的粘结性能,保持地层永久的稳定性。
        2.5现浇混凝土管桩加固技术
        加固混凝土现浇管,这种技术比较常见,它既融合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也具备振动沉管桩的优点。该技术的施工难度较小,易于操作,尤其加固旧路面时,采用此加固方法,可节省施工成本,而且施工效果也比较理想。单桩承载力相对较高,但造价比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施工当中。首先,单桩依靠的是管腔上部锤头所产生的振动力,此时内外双层套管将变成一个环形腔体,通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定好预埋深度,再浇筑墙体,振动拔管,管桩将出现在外部与土体之间,由此起到了加固作用。通常,现浇的管桩一般为刚性桩,由于桩身强度比较高,可达到1.5m的厚度,振动过程中,同时进行加压,由此形成管桩。若能达到25m的预埋深度,可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2.6纵横裂缝的防治
        针对横向裂纹,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尽可能减少冷缝的处理。在完成路面铺设以及压实之后,要对路面边缘进行切割,针对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热混合物,在路面接缝的位置要采用预热软化技术。将涂布器取下之后,要选择0.5kg/m左右厚度的沥青进行刷墙铺料等工作。针对纵向裂纹,为了保证整个路面的基本形式,要尽量采取一次性摊铺的形式,在分幅摊铺过程中要确保前幅与后幅紧紧结合在一起,避免铺幅过程中前半幅使用的混合料随着温度的下降冷却之后影响后半幅摊铺的情况,提高路面接缝的紧密性。如果整个摊涂的过程都采用的是冷接缝连接的方式,在完成压实操作之后要对路面边缘倾斜部分进行切除,切除过程中要沿着直线进行,确保整个路面的侧壁保持垂直状态。在完成施工碎料的清除之后,同样要选择合适的热混合物,在路面接缝的位置应用预热软化技术。同样,在涂布器取下之后,要选择0.5kg/m左右厚度的沥青进行刷墙铺料,摊涂的位置包括侧壁和路幅。
        结论
        针对公路路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做好路基建设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此首先要建立相应的预防监控体系,重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施工技术的选择和使用,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加固技术,了解不同技术的使用特点以及注意事项,保证公路路面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白雪峰.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施工加固技术的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3):256.
        [2]王芳,杨建伟.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施工加固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1):195.
        [3]李志冲.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施工加固技术[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8(2):245.
        [4]王汝佳.浅谈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施工加固技术[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8,14(1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