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务段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为了进一步适应对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发展要求,贯彻“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步伐,强化铁路工务技术及管理水平,提升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养护维修管理手段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关键所在。但从现阶段我国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基本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检查职能作用发挥不突出,“准确修”、“精确修”、“等级修”“周期修”理念还未完全落到实处,维修过程还没有完全达到安全可控等等,制约了铁路线路设备质量的有效保障和高效管控。因此,应全面提升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确保养护维修工作取得实效。本文对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水平进行探讨。
关键词: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对策
一、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主要问题
1、“准确修”、“精确修”理念落实不彻底
现阶段,普速铁路线路检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病害检查不彻底、分析不到位。且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维修方案设计或维修设计不科学,养护维修质量不高,作业验收不严谨等问题,导致在“准确修”、精确修”等管理、落实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2、天窗修制度未完全落实
主要表现为养护维修观念落后、养护维修体制与现阶段工务需求不匹配,顶层设计无法落实,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作业计划不全面、审批不严格、随意变更。同时还存在过度追求“高标准”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养护维修质量,也无形中增大了安全风险。
3、设备质量不均衡
主要表现为在维修体制方面制度不完善,尤其是检查、养护、修理这三方面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合理,且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质量管控方面还有待加强,安全考核管理方面落实也不够彻底。
二、新形势下优化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对策分析
1、养护维修基本原则
(1)坚持主动适应天窗的原则。天窗修是全面提升铁路运输效率,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实效,是现阶段我国铁路养护维修的主要方向。在强化铁路养护维修过程中,要全面坚持《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以天窗修为主要依据,积极创新维修管理理念,实现维修生产组织、修理作业手段等方面的优化,同时组织开展集中修,以促进天窗修作业效率提升。
(2)坚持差异化管理的原则。首先要强化工务装备工作效率、提升维修技术水平、革新优化维修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深入优化原有维修管理模式,促进维修体制及生产管理体制的有效结合。其次,全面坚持实际情况的原则,对生产单位所管线路的整体设备、自然环境、人员及机具装备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掌控,依据这些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制度。
(3)坚持服务现场的原则。将“寓管理于服务”理念贯彻始终,措施、制度办法的制定要贴近现场、适用于现场,确保能真正落到实处。要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实现由班组管理到车间管理生产的思想观念转变,充分发挥车间一级专业管理作用。
2、优化维修机构设置
(1)合理设置车间班组。①工务段:管辖正线线路延展长不宜超过1000km。原则上维持既有工务段格局不变,对管理跨度过大的段,各局根据实际对管界进行适当调整。②线路车间:管辖正线线路延展长单线以60~80km为宜,双线以100~120km为宜,山区铁路要适当缩小车间管辖范围。线路车间下设线路工区、维修工区,具备检修分开条件的,可单独设置检查工区,秉着“检重于修”的理念,做强设备检查组。③线路工区:线路工区原则按站界设置,管辖正线延展长不宜超过20km,山区铁路管辖范围可适当缩短。(2)合理界定生产职能。在普速铁路维修体制进一步革新的背景下,必须要充分优化站段、车间、班组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构建和谐统一的管理模式,依据“检、养、修”分开的生产原则,对三者生产智能进行科学界定。要将线路设备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车间班组进行设置。工务段应全面监控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根据路局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和生产成本要求,结合设备变化规律,制订段年度线路维修生产计划,确保线路设备质量均衡;审核线路维修车间和大修车间的月度生产计划,在安全生产中履行检查、指导、监督、考核等职能。大修车间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整个任务被良好的完成以及配合一些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的工作,如换轨、清筛、集中修配合等。
第一,线路工区。是为了确保站区设备能够进行定期检查和设备巡养工作,并兼应急值守的功能。第二,维修工区。是在结合站区维修车间所承担的任务指标基础上,确保线路设备得到良好的保养和维护。第三,检查工区。一方面对线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另一方面对设备进行数据对比、综合评价分析,为车间分析、评估线路质量状态,确定修理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三、转变线路养护方式,提升线路设备质量
1、以“集中修”为手段,提升设备质量
对线路实行等级管理,以此确定“集中修”周期。工务段应将集中修作为提升线路设备质量最重要的手段。“集中修”期间,线路工作以“集中修”为中心,积极做好“集中修”的各项工作。主要分为“集中修”前的准备工作、配合工作和“集中修”后的设备恢复工作。以线路大机捣固为例,“集中修”的准备工作为大机捣固前的改道、垫板拆除、补砟、测量等工作;作业过程中的施工配合工作包括拆除地锚拉杆、拆除电务供电各类导线、大机未作业处所的人工处理、作业过程中的检测等;其次,及时做好“集中修”后线路设备的恢复工作,比如道床恢复、地锚拉杆及各类导线的恢复、联结零配件的整修等工作。
2、推行线路“状态修”,开展小机作业
为了确保线路设备能够被良好的养护,推行线路养护维修实现“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针对线路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估体系。这一套体系的基础是单元化管理,通过对线路进行单元化管理及分析,可对线路中一些重点病害地段进行重点分析和重点整治,有保证线路设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综合维修车间应以小型液压捣固机为主,辅以仿型打磨机、内燃扳手、威克等小型机具开展线路维修作业。通过线路的起、拨、捣、挖除翻浆、校正曲线、打磨钢轨、整修联结零件等手段,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运行,从而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3、实现线路养护维修的“精确修”
(1)准确界定超限位置。对各类动、静态病害现场进行仔细检查和判断,结合轨检车波形图等资料,准确查找超限位置。
(2)准确判断超限类型及超限数值,静态检查和轨检车检测的超限计算比较简单,车载式晃车仪和人工添乘的计算相对困难。应结合现场情况考虑动、静态之间的差异,准确判断超限类型及超限数值。
(3)准确确定作业量,合理控制作业预留量。开展标准化作业是控制作业质量的根本,所以必须严防简化作业程序和违章作业,杜绝无效劳动和有害作业。
(4)作为铁路线路设备管理单位,铁路线路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列车荷载和恶劣的环境都会对铁路线路设备质量造成影响。
4、努力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天窗利用最大化
(1)车间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安排工作,充分发挥人员的机动性,用足、用好每一名劳动工人,减少辅助用工,尽可能地将人员用于生产,不浪费一名劳动工人。
(2)分清点内、点外作业,合理安排工作。点外作业纳入天窗,占用天窗时间,点内作业纳入点外,存在劳动安全隐患。因此,只有严格规范点内、点外作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实现天窗利用的最大化。以普速线路捣固为例,线路调查、划撬、联结零件整治、除草、道床恢复等这些点外作业可不占用天窗时间。
(3)实现维修天窗与施工天窗的有效共用。一般而言,施工天窗比维修天窗的时间更长,特别是在集中修期间,施工天窗一般都不少于180min,而普速线路单线的维修天窗只有90min,施工天窗与维修天窗的有效结合可实现天窗利用最大化。
结束语
对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优化对策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为我国铁路工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问题、养护原则、养护维修手段等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铁路维修管理工作者助力。
参考文献:
[1]蔚翔.浅析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J].内燃机与配件,2017(16)
[2]缪雪君.浅析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