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分析 郑理乔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郑理乔
[导读] 摘要:软土地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等构成的地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比较低,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做任何的处理和加固,则无法承受较大的建筑物荷载。
        安徽新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
        摘要:软土地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等构成的地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比较低,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做任何的处理和加固,则无法承受较大的建筑物荷载。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照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和施工状况存在差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在市政部门进行施工时如何保证软土地基能够达到所需要的承受能力,就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合理的勘探,寻找合适的处理和加固地基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道路交通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换句话说,若地区的道路交通现状相对发达,那么也会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反之道路的不便也会制约经济的进步。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运输压力的增加也促使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随着社会城市化步伐的迈进,城市使用的土地面积逐步的增加,市政道路工程的兴起,再加上我国土地面积之大,人口之多,也就导致我国在道路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相对复杂。道路的软基加固技术是基础建设施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软土地基问题,这就更加证明软基加固技术重要性。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1抗剪强度差
        和普通的土层相比起来,软土层的土壤颗粒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所以道路地基工程的承载能力有所不足。现在很多城市的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所以道路工程的荷载也越来越重,这也给相关道路养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在长期应用中会对道路工程稳定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1.2触变性较强
        由于软土地基的质地较软,所以在外力作用以及重力的影响下,就很容易出现变形问题。同时软土也多具有较强的流变性,在流动作用的影响下,道路工程极易出现坍塌,给过往行人以及车辆造成严重的威胁,形成安全隐患。
        1.3含水量高
        软土地基当中的水分更大,这也是造成了软土地基当中孔隙较大、有很强的流动性的原因。软土地基中的土壤主要为黏土和软土,这类土粒中的负电荷较多,极易被空气中的水蒸气所吸收,反过来也会直接附着在土层表面,进一步提高土体的含水量。我国不同的地区地质环境有很明显的区别,南方地区气候湿润,软土地基分布更为广泛,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更容易面对这些问题。
        2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2.1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软基施工环节,作业人员需要将碎石、粉煤灰与石屑进行充分的搅拌,提高混合料的粘合度,在市政道路软土桩和底部垫层之间形成更加稳固的复合型基础,此种施工作业方法被人们称作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工艺。将此种软基加固施工工艺运用到市政道路软基施工之中,能够保证软基施工强度得到更好提升,而且施工操作流程比较便捷,能够保证市政软土路基的施工强度与硬度得到全面提高。
        将此项软基加固施工工艺运用到市政道路软基施工之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施工作业材料,而且减少环境污染。但是,此种软基加固施工工艺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在混合料浇筑环节,经常发生堵管现象,特别是泵送混凝土,因为会产生比较大的施工压力,特别容易发生爆管事故,出现爆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粉煤灰碎石提高速率比较缓慢,在指定的时间之内,无法全部将混凝土排出。此外,大部分的泵送软管半径比较小,会对混凝土和易性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混合料泵液流通难度,管道出现堵塞现象。


        2.2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技术
        此种软基加固施工工艺比较常见,大部分的水泥搅拌桩需要使用固化剂作业材料,通常情况下,作业人员需要将一定量的水泥灌入到搅拌桩设备内部,进而保证搅拌过程的均匀性,保证水泥与市政道路路基软土发生反应,真正达到提升软土地基稳定性的目标,保证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强度得到全面提升。水泥搅拌桩软基加固施工工艺的合理运用,最为突出的优点是不会出现剧烈振动,而且能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通过运用此项软基加固施工工艺,对市政道路软基周围的土体结构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对周围建筑物地基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2.3置换技术
        通过表层处理技术,虽然能够对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表面强度进行处理,但是却很难提升物体的耐用性,因此,不建议在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中进行应用。在具体的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通过置换技术的实践应用,可使用各种优质软土代替软弱土,从而提升路基填土稳定性,避免沉降问题的发生。在当前的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中,置换技术的应用,主要以强制置换和人工置换为主,从而可大幅度提升或改善路基土质。在处理软土路基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挖掘置换,可大幅度提升施工可靠性,且应用范围较广。在道路置换技术中,主要是对粗粒土材料进行应用,要确保土壤被压实,但该技术的缺陷在于,经常会对地表产生破坏,且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在今后应用过程中,需对该问题进行重点考虑。
        2.4排水固结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可将排水固结技术应用其中。该技术主要是结合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特征,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通过预加压设备处理土地,在提升荷载的情况下进行软土加工。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排除路基中的多余水分,同时还能够大幅度提升路基的抗渗透能力,能够为后续的机械施工提供便利条件。正常情况下,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垂直排水柱参数的科学设置,不仅能够加快多余水分排除,同时还能减少孔隙,提升结构密实度。
        2.5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由于各项工程的不足,基础逐渐显得柔软,施工单位必须采用相应的加固技术,以避免松动的发生。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原则是将相应的预应力管桩放在地基的软基处。首先必须确定软基的确切位置,防止实际情况与道路软基加固过程不一致和不能有效地将加固技术落实到位。其次,当加固的位置确定好,可以提高路基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三,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打桩工作,并将相应的预应力管桩投向软基,以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保证软基加固域的质量。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在工期不太紧张的情况之下,常常采用预压法进行施工,是通过先填一部分或全部,使得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成为凝固体后再进行二次施工和处理,然后,填充或铺设路面时,所提出的结构如桥梁和涵洞,土壤首先被预压,并且在基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填充物被挖掘并且结构被构造,这被称为预压力。预压部分荷载预压和超载预压,目的是减少施工后地基沉降,所以预压效应与预压期和预压体的高度存在必不可分的联系。
        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就显得格外重要,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得当,会导致整个路面出现沉降现象,并且,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在进行处理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的勘探,根据勘探的结果,制订合理有效地处理措施,在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都达到标准的前提下,缩短施工的周期。
        参考文献
        [1]邹鹏旭,陈良志,彭志豪.半刚性水泥搅拌桩软基加固特性及回填分层施工影响研究[J].水道港口,2019,40(01):99-105.
        [2]魏春来,雷世松.沉井施工中砂砾换填结合砂桩加固淤泥软基处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63-64+67.
        [3]毕延超.软基区域土方填筑对临近桥梁桩基偏位的影响及处治[J].广东公路交通,2017,43(05):24-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