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教育的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提升。尤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锻炼,要注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合唱是小学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合唱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合理对歌曲进行选择,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音乐能力,使学生积极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音乐合唱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分析合唱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讨;课堂质量
引言:众所周知,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歌唱方式。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合唱能够引导学生走入音乐世界,感受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魅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合唱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欠缺,音乐范围没有得到有效的营造,学生的音乐基础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等。因此,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实施合唱教学。教师要合理的对合唱曲目进行选择,考虑不同学生的音乐能力;对基本技巧进行传授,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对艺术进行合理的处理,提高合唱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探讨
首先,学生音乐的基础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不同学校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不同,学生之间对音乐的天赋也不同,在表现音乐能力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开展合唱教学时,往往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不同,导致在合唱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阻碍,使得学生的音高、音准、节奏把握不到位。
其次,教师缺乏专业的素养,由于部分教师受到音乐素养的影响,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在对一些发音方法、合唱技巧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不能够对学生的合唱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合唱效果不佳。
最后,缺乏积极的音乐氛围。尤其在音乐合唱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音乐的情境中,感知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缺乏对教学音乐氛围的营造,往往学生对音乐合唱不感兴趣,缺乏对音乐的感知。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一)合理选择合唱曲目,结合学生音乐能力
在合唱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曲目进行合理选择,考虑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合唱过程中,教师使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从实际出发,要与学生个体相联系,比如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作品,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选择表现力更强的作品。要扬长避短,合理的选择作品,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投入到音乐合唱活动中。
(二)教授基本技巧,奠定合唱基础
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音乐合唱基本技巧的教授,让学生能够同步音准进行合理的节奏训练。尤其是学生的合唱水平,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对音高的准确性进行明确,将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进行反复的演练。在音准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音高进行调整,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训练。节奏是音乐的结构,要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掌握节奏感的基本技巧,锻炼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程度。除此之外,教师教授基本音乐技巧,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探索,培养学生兴趣。
(三)加强音乐作品赏析,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合唱曲目的欣赏,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对合唱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从作品的背景、思想情感、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了解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效果,使学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音乐氛围内,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艺术享受。欣赏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能够激发学生对优美旋律的追求。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优秀的合唱曲目进行模仿,将自己的合唱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的合唱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四)加强艺术处理,提高合唱效果
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艺术处理,对合唱的整首歌曲进行构思。首先,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对演唱的基调进行明确,利用合适的情绪对歌曲的基本情感进行表达。其次,歌曲内容不同,在处理和表现方面也存在不同的方法,在选择或是曲目后,要引导学生能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背景、结构进行合理的了解,能够表达歌曲的内在情感。再者,在各声部市场的过程中,确定曲目的风格,根据不同的作品特点实施教学,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灌输自己的情感,在速度、节拍、感情上要达到最加的合唱效果。
(五)发挥团队精神,加强合作练习
合唱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活动,在合唱的过程中,更注重共性讲求艺术,每个成员都是合唱团的一份子,在对歌曲进行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要展示作品的精彩,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同时,使学生在合作的氛围内进行不断的训练,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融入到合唱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集体力量所带来的艺术感。
比如,在组建合唱队时,教师要合理挑选队员,根据队员音色特点以及高音区、低音区等,如,在练习《柳树姑娘》这首歌曲时,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在此基础上进行歌声演唱。同时,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表现,借助肢体动作表现柳树的形式。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发现歌曲的不同旋律,学习简单的二声部演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柳树姑娘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柳树姑娘唱歌什么声音?(啦啦啦),引导学生来表现歌曲的优美舒缓。又比如在教授《丰收的节日》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热情奔放的情绪,通过听唱与视唱结合的方法,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在合唱时,注意两个声部的均衡统一,用“lu”哼唱曲调,用慢的速度演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在集体演唱的过程中,要根据录音放唱,进行音准的把握。
结束语:综上所述,合唱教学是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升起着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合唱的曲目进行合理选择,结合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在曲目练习的过程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巧训练,在对合理的音准进行确定后,加强学生的反复训练,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把握。对作品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获得艺术享受。要对合唱效果进行提升,加强艺术化的处理,使学生相互之间密切配合,提高整体的合唱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胜兰.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开展合唱教学[J].学周刊,2019(32):158.
[2]陆锦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科学开展合唱训练[J].华夏教师,2019(07):57-58.
[3]陈妍.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究与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02):190-191.
[4]王颖.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1269-1272.
[5]徐剺.少儿合唱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9(22):117-118.
课题编号:XSFZ008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