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张冰
[导读]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是学生美术兴趣开发以及基本技能成型的关键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是学生美术兴趣开发以及基本技能成型的关键,对形成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更加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式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关键素材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学生通过组建团队在该环境中解决一个开放性问题,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美术学科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活动,对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与思考
        引言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固有的“理论讲解+技巧教授+训练强化”的模式,随着时间推移必然会使学生对千篇一律的美术课堂流程兴趣减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最终造成小学美术课程价值无法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提出,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式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辅助引导的角色,通过预先有计划、有目的教案设置,营造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合理的项目引导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科学专业的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实践,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美术课程价值,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项目式学习的原理特征
        项目式学习将学科知识、概念、原理融入到项目任务中,使学习者在适当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建构起对学科知识、概念、原理的个性化理解,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自己的高级思维能力。因此项目式学习的原理特征即在于引导学习者主动、自发的去“学”,与传统教育理念,注重教授的“教”有着明显差异。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扮演好一个辅助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目标流程框架、形成积极参与意识打下良好基础,再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完成合作学习,最终使其可以自主自发的完成对课本知识的有效学习[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的价值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的价值作用是极为突出的,其所具有的提供关键素材构建教学情境、组建合作团队共同解决开放式问题的特质,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到更加多样的知识及技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进而深刻理解美术知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同时,教师制定项目式学习方案时,往往要以引导美术学习兴趣为前提来创设教学情境,透过反馈教师也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不同学生之间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后续教学方向调整及教学策略设置提供有利参考依据[2]。
        三、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实践方法
    1.明确项目学习知识点
    小学阶段美术学科进行项目式学习之于学生的本质教育目的,即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最终使他们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因此,实施项目式学习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明确项目学习知识点。
    2.构建合理的项目情境
        在明确项目学习知识点后,便要围绕主题构建合理的项目情境。教师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知识转化或知识应用的形式,使理论知识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高度交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项目资源及内容模式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其所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畴极广,实践期间必须充分收集各项学习资源,构建不同形式的项目内容,才能确保项目学习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完成对学习资料的搜索和收集,并将这些资源做归纳整合后用于项目学习方案中,确保学习资源与项目主题知识点相契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知识交流。同样,学生在完成课前导学任务时也可借助网络、图书等资料。待课堂交流时,学生有疑问可以组内讨论,可以组与组之间交流,也可以咨询教师,最终构建出共同探讨、自主学习的项目式学习模式。
    4.评价多元化
        待小组项目任务结束后,教师应予以总结,并在之后就本次项目式学习进行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项目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发挥与提升。
        (二)注重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是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重点和特点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分配合作学习小组,保障每个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项目式学习作用能够充分得以体现[3]。小组构建可在课前提前与学生沟通安排,也可在进入课堂后抽取5--10分钟进行组建,并确定小组长。


        (三)实例应用
    1.课前导学,任务驱动
        以2018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美术教材第13课《街市新貌》为例。实施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先通过课前导学提纲的形式发布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调查了解学校附近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联系感知身处环境,获取自己最喜欢的局部景观、特色店铺或者不同角度的街景全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课堂活动中,教师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课前搜集、拍摄的上下杭街区的画面,再抛出引导性问题:目前的上下杭街区有哪些特色?接着展示上下杭街区过去的街景照片,让学生进行古今对比,自主发现街区的变化。之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化身导游带领学生到我国著名的几条特色街逛一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并总结它们各自的“特色”——传统美食、艺术休闲、仿古建筑、传统手工等,进而提出本课项目任务的驱动问题——如何设计一条特色街。
        接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梳理出阶段性任务并实施:①分析特色街的“特色”是什么;②观察特色街上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来;③讨论:可以在上下杭街区开一家具有什么特色的店铺;④思考:怎样才能使店铺造型外观引人注目;⑤确定本组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还是立体模型;⑥小组人员分工安排;⑦选择适合的纸质材料,合作完成“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立体模型;⑧展示与评价。
        在小组讨论期间,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既不过分干预,又要实时关注各小组的讨论进程,合理把控时间。在各小组完成任务⑤的讨论后,教师不做统一的制作讲解,而是为不同项目任务的小组分发“特色街”平面图或立体模型的“制作锦囊”,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热情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密切观察、适时指导,协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内学生也会根据任务自发地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家乡街市的特色,结合教材、教师提供及自己搜集的材料去发现、感受特色街市上的特色店铺在招牌、货架、装饰、橱窗等方面的与众不同,根据教师提供的“制作锦囊”自主学习制作方法,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立体图形创作。
    3.展示反馈,评价交流
        完成创作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先由每组派一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设计创意和特色所在,再由其他组的学生对该组作品进行评价。接着,各组内成员根据评价标准对本次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自己、其他成员及集体合作的效果做出评价,交流并记录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继续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做好经验积累。
        四、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学生成为了美术课堂的主人。由于每一次的项目式学习提出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思路,解决一个问题也没有提前准备好的办法,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因此这些都需要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选择资料、小组交流合作进行学习。良好的任务设置、氛围营造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都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行动的积极性,形成了自发参与课堂、共同合作学习的氛围模式。在组内讨论过程中,学生时常能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沟通意识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之传统堂也有明显进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有效培养。
        同时,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力求让大家在每次活动中都有一定的收获,从而进入一种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此外,总结评价环节是对项目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判的重要环节,它能让学生加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反思[4]。因此,教师可采取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表现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等形式,多以表扬或鼓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之间发现各自的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都要明确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只是通过多元的评价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进度,进而针对其不足处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在强化美术素养的同时也为其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项目式学习实践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习知识面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珍.缤纷课堂,绽放美术之花——浅谈小学美术开放式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102-103.
[2]豆海红,鲁国芳.混合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陇南师专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3):132-134.
[3]张丽.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进行项目式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01-102.
[4]姚育晓.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以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9):119-120.
课题: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2018年立项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综合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J2018B08)主要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