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技术创新的应用 刘娟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刘娟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息息相关,大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小到河流清淤、小型水库建设,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  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息息相关,大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小到河流清淤、小型水库建设,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通过科学有序管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管理中技术创新的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且在很多方面也能够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企业的管理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水利技术取得重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水利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水利技术的不断创新,利用更加先进和新颖的科学仪器促使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1水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水利行业朝着更高水平进步,也对水利行业的发展提出更符合事宜的新要求,水利行业的负责人应该要严格规范自身,提高管理能力,水利技术人员应该要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激发创新性思维,提高水利管理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水利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人们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而人们需要的资源也日益增加。从水利管理而言,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使之符合社会的新要求。在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由于当地总是试图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除此之外,这些地方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也缺乏先进的污水管网系统,因此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另外,部分发展工业的城镇地区也同样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危机,工业废水的排放缺乏严格管制,严重污染居民的生活用水,同时对水生类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提高水利管理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污染的现象,也能够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管理,发现污染水体的情况应立刻进行处理和处罚,听取民意,努力建设污水管道系统,从而达到保护水体、改善生态的目的。
        2水利工程管理中技术创新的应用
        2.1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处理技术
        管理人员开展工程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对以往工程作业时使用的各类技术均要作以详细的了解,然后找出技术应用的问题,之后再利用当前现代化的先进施工技术,做好工程施工工作。具体管理水利工程作业的技术应用情况时,工作人员可以引导施工单位大力进行工程作业导流围堰技术的应用,由于山区施工建设的水利工程需要在河道两岸进行作业,并且在作业时要进行围堰(永久、临时)修建,从而可以利用导流围堰技术沿着河流流动方向进行水资源的预定引流处理,以便施工单位可以在作业期间对于水流加以控制,有效开展工程的基坑开挖、建筑物修建工作,确保工程能够顺利施工,促使施工单位通过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水利工程作业有效性与安全性,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在施工单位利用该项技术施工期间,结合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活动等条件,编制技术应用管理方案,确保工程导流围堰施工技术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针对山区及城市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可以在管理中多进行带式压滤机泥水分离污水处理技术、SPR高浊度污水处理技术、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从而做好相关水利工程的污水、积水处理管理工作。


        2.2推行RTK技术
        水利工程的测量作业是一个重点,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中,传统方案是布设导线网,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对通视条件要求高,最终的测量数据精准度难以保证。以GPS的静态测量、伪动态测量为例,内业处理时如果发现数据精度不达标,就需要再次开展外业测量。随着GPS-RTK技术的应用,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法,野外测量可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显著提高了测量作业效率。具体到水利工程的地形图测量中,以往测量流程是:首先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使用经纬仪、全站仪、大比例尺测图软件,在测站观测四周的地貌碎部点;最后处理数据,绘制地形图。如此作业,一般需要2-3人配合,且测站和碎部点之间必须良好通视。应用GPS-RTK技术,仅需1人操作,携带仪器在碎部点停留几秒钟,输入特征编码,就能得到点位坐标。外业测量完成后,利用专业软件就能输出地形图,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而且,实际工作中,GPS-RTK技术不会受到地形、天气、通视条件的影响,可以降低工作成本。
        2.3水利信息技术创新
        在现代水利技术中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有效制定防汛预案。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建设进程加快,促使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破坏加剧,其中恶劣天气发生的概率也在不断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在夏季来临时期,汛期也会到来。为防止暴雨天气对城市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就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汛期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这些信息中包含:降雨量、降雨时间、范围、防汛抗洪方式方案等。通过这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制定出更加全面的防汛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方案指导。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工作属于水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管理时可以采用GIS技术来做好此项工作,其中,在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工作中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对相应区域的地理坐标进行准确监测,便于工作人员对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作以准确的分析,之后这些数据需要被完整收录于我国水利资源信息数据库中,以此为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管理人员提供需要的水利资源信息;在水利信息统计分析方面,依托GIS技术便可以对数量庞大且计算难度较大的信息,进行快速且准确地计算,据此得出水利工程建设、水力资源利用所需的相关信息,例如发生水灾之后,使用该技术便可以及时了解到受灾地区的水灾发生面积与严重性、受灾人群数据与财产损失情况,水灾处理部门依据获得的信息进行计算后,便可以编制可行性高的抗洪救灾作业方案,确保水灾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
        2.4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环境
        从宏观上看,水利工程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应当形成支持水利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政府应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对于技术创新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及科研经费的支持。从微观上看,水利管理单位的内部要形成一定的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激发个人的潜能,鼓励大家在干中学,积极进行各项技术以及非技术的创新,健全人才选拔机制,优先提拔能够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同时,应当积极鼓励跨区域的技术交流,将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在各级水利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分享,使得水利管理技术创新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例如:举办小型水库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分享会,让大家能够在一起交流管理经验,共享水利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要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科技支撑与技术成果转化,将技术创新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利用,从而切实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培光.水利工程管理中技术创新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9(05)
        [2]张俊玲,张修磊,王志浩,夏金焕,刘纪鹏.水利工程管理中技术创新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04)
        [3]胡夫磊.水利技术创新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6 (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