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科的教学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学生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锻炼为核心,把握素养在教学中的展现,以环境教育、趣味教学和信息教学为有效方法,使学生可以在体育知识学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以初中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表现为依据,介绍了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前言:核心素养的树立改变的是初中体育的教学思想,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的实施过程中也就要转变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感受为出发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渗透到教学方法中,以打破传统教育单一性的体育技巧考核,让学生有快乐的体育运动体会,有心理和思想上的健康发展,有体育精神和意识上提升,实现高效教学。而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整合,保证学生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获得体育技能,实现教与学的结合。
一、重视环境教育,培养体育情感与品格
体育情感与品格注重的是体育运动感受和体育精神,其素养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就要重视环境教育,以环境来影响学生,确保情感与品格能够有所提升,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则以情境教学和心理辅导为主。
(一)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在学习和运动中有情感的认知,而不是单一的体育技能学习[1]。但是在教学情境的构建方法上要与初中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保证情境能够被学生所感受,也能在情境下获得情感体会。比如,在足球教学中,情境的构建就要以竞技比赛和团结协作为基础,通过组织对抗练习比赛的方式构建情境,让学生成为情境的一部分,既能强化体育情感,还能实现兴趣的有效激发。
(二)注重心理辅导
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而且愿意在行为中进行比较,但是其心理素质却不强大,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心理辅导,让体育精神能够显现,推动学生的积极体育运动,也培养优秀的体育品格,使其学会合作、拼搏,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比如在田径运动的教学中,初中生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一些学生消极、畏惧,这时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暗示和话语鼓励,激发学生的斗志,去打破自己的常规意识,能够去拼搏,然后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心理辅导教学的直观体现,有助于运动积极性的保证,也能使体育品格在实际的运动锻炼中得到内化。
二、开展趣味教学,培养运动能力与习惯
体育课程中锻炼身体素质,传授体育技能是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对于体育运动较为抵触,这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开展趣味教学,以游戏教学和兴趣教学为具体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快乐体会,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设计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体育的教学方法,但是以往的游戏教学过于单调,也缺乏设计,以自由锻炼为主,学生在其中虽然有快乐体会,但是缺乏有效的锻炼。鉴于此,核心素养下的游戏教学要关注到课程教学的内容,让游戏成为运动实践的行为[2]。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开展三对三的对抗游戏,让游戏中有胜负,激发学习意识,促使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提升。
(二)发展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是目前初中体育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其能够有运动习惯的建立,并有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初中阶段的男女生在身体构造和运动兴趣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不同,对于此教师就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来选择学习内容,以个人兴趣为基础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这样女同学可以进行羽毛球、健美操等体育学习,而男同学则进行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学习,实现了兴趣上的有效引导,而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得到运动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在兴趣的驱动下会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身体素质也就有所成长。
三、发展信息教学,培养健康知识与行为
在目前的初中阶段教育中,信息化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而健康知识与行为的素养培养,需要体育课程发展信息教学,使学生可以对体育知识有深刻地理解,有行为意识的转变,提高教学效果。体育信息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应用信息技术阐述体育知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用多媒体技术做详细的、多元化的介绍,让学生对于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建立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联系。比如介绍耐久跑运动中身体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的科学理论,让学生能够了解“二次呼吸”,认识长跑中肌肉酸痛的原因等,让其建立科学的体育健康知识认识。相较于单一的理论讲解,信息教学的开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是发展体育技能的个性化表现[3]。现在的网络科技特别发达,而学生的个性化也比较强,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育技能在网络中进行展示,增强运动的信心,也在心理认识的方面促进了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建立,也使体育健康行为能够成为一个个性化的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方法都是以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体会和参与为方式,以教学引导为形式,从情感感受和心理层面出发,即保证了教学的效果,也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灵活,多做教学上的反思,使教学方法能够与体育课程的内容一致,从而发挥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苏长江.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农家参谋,2020(05):242.
[2]李正华.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才智,2020(02):37.
[3]薛成博.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与培育的实证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