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动的音乐游戏能让教师与幼儿以轻松自如的状态感受音乐、发现音乐的美。为了能更好的实现幼儿音乐游戏活动的价值,本文在理清音乐核心素养与音乐游戏活动概念、核心素养下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目标、核心素养下音乐游戏活动内容选用与整合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组织音乐游戏活动的相关策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的建议,以期幼儿能在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活动情绪,体验音乐的乐趣,发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核心素养;游戏化教学
音乐素养的高低制约着幼儿音乐操作与体验、想象与创造的程度,使得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成为幼儿音乐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核心素养下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讨论,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幼儿体验音乐乐趣、发现音乐魅力。
一、音乐核心素养与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概念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概念
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的音乐情境中,理解不同体裁和形式音乐作品的音乐整体表现特征,体验音乐形式美、感受并理解音乐内涵,支持其能够继续追求音乐事业的音乐基本素质与能力。可见音乐核心素养是幼儿在学习中基于音乐知识和技能产生的感受音乐本质和审美价值的综合能力,而不局限于特定的演唱或演奏的知识与技能。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是教师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设计的,以具体而生动的游戏形式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在这类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音乐教育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幼儿能够在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中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情绪体验和规则意识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音乐与游戏是相辅相成,音乐促进与指导着游戏的进行,而游戏则帮助幼儿更加具体、生动的体验与理解音乐。
二、核心素养下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游戏情境中体验音乐形式之美
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游戏化音乐情境中,能通过认知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音乐整体表现特征,提升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能力。如幼儿可根据音乐作品体裁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意象与情感;以音乐表现要素(节奏、速度等)为基础思考与理解音乐,并在游戏中进行表现。
2.幼儿能够在游戏化情境中明确音乐形象
幼儿能够通过参与个体或群体的音乐游戏活动,充分享受音乐实践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能运用已有感性经验在游戏化的情境中明确音乐形象;能在游戏中自信地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融入进音乐技能的展现;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需求与同伴分享自己个性化的音乐理解,并进一步得依据音乐形象自发进行音乐游戏个性化创编。
3.幼儿能够通过多元的音乐体验珍视音乐文化、体验协作的快乐
幼儿能从多元化的音乐游戏体验中,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产生对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珍视的态度;在感受所能接受的音乐体裁中逐渐接受音乐,进而自主寻求音乐体验并能够认识到音乐的价值。在游戏情境中感受协作与竞争的乐趣,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内容选用与整合原则
(一)以审美为导向选取音乐
教师应以审美为导向选用教学音乐,以“美”的音乐启迪幼儿心灵。教师则可以初步依据“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为音乐“美”的评价标准。一些短暂流行且传唱度非常高的“口水歌”,因其内容、结构简单易学,教师常将其作为音乐游戏的教学内容。但教师需意识到幼儿能够自主学习此类音乐,不应专门为其设计一节活动,以防止因教学音乐选用不当而造成幼儿音乐审美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以音乐核心素养为基础
教师在确定音乐素材之后,可以根据音乐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从情感特征、结构、旋律、节奏、曲式等不同角度对音乐进行解构,并从中提炼出能够体现音乐特点、极具教学价值的内容,理清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音乐审美与体验的重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同一风格、体裁的音乐进行分析与整合,查明音乐创作的背景与作曲家相关经历,从而更好的引导幼儿了解音乐文化差异,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三)依据幼儿音乐学习顺序编排教学内容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需要将音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感受,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对音乐进行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按照幼儿音乐学习的顺序,有侧重点得在同一活动或不同活动中依据旋律、节奏、音色等顺序对游戏内容进行安排。例如在“盲人找家”的游戏中,教师则可以先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旋律中找到“家”,然后分辨音乐的不同节奏找到“家”,这样在提升幼儿音乐认知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与可重复性。
三、核心素养下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教学策略
(一)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联觉理论认为,音乐除了表现自身结构的意义之外,还能表现音乐之外的对象,比如,情绪性、视效性对象。Trainor(1992)在对幼儿音乐隐喻表征的测试中,进一步证明的幼儿是能够初步“听懂”音乐并能“看见”。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紧张和放松、旋律起伏,选用贴近幼儿已有认知经验的生活化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具体可“看见”情境中体验音乐进行过程中所表现的“事物运动”,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对音乐的观察与理解力。
(二)不断强化幼儿对音乐规则的理解
在音乐游戏开始前教师提供清晰的游戏规则不仅可以让幼儿明白怎样进行游戏,还能让游戏活动有序的进行下去,并且依据音乐设计的游戏规则也利于幼儿建立音乐内在秩序。教师需要在游戏开始前将进行游戏的小组分配好,例如可以将不参加游戏的幼儿安排为裁判,表演游戏中可以分为几个小组轮流进行游戏,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中,做到公平。与此同时,在游戏开始前与游戏进行时应不断强调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也是音乐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如活动重点为引导幼儿辨析音色与掌握乐器演奏规则的游戏,教师就需要提醒幼儿仔细分辨音色、观察演奏的动作。
(三)运用“听想”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
在埃德温·戈登的音乐教育理论中“听”这一行为是一种认知音乐的方式,而“听”的目的是要发展后面的音乐想象的能力,“听想”如同人理解言语的过程,将言语在脑海中依据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分辨,赋予不同的意义。依据这一理论,教师则可以在游戏中对乐句或乐段赋予故事化的意义,引导幼儿在听得过程中思考某一乐句或乐段出现的动机,也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依据音乐预测接下来的“故事”,或与幼儿依据音乐发展共同创编游戏。
四、核心素养下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评价
游戏化音乐教学中应将幼儿能否通过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内在秩序从而理解音乐作为音乐游戏活动的评价重点。与此同时,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游戏活动评价还旨在呵护幼儿音乐表现的天性,因此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我们在评价幼儿的表现时,不仅要从幼儿的歌唱、演奏表现等方面评价,还应观察幼儿游戏进行的过程,充分考虑幼儿的情绪与情感表现等。教师的公正、客观的褒奖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教师的积极评价也能够能让幼儿认识自己行为的正确性,获取进步的快乐。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游戏化音乐活动即有利于教师组织活动的进行,同时又有利于幼儿产生良好的活动体验。因此,教师应在理解音乐核心素养与音乐游戏活动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核心素养下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目标,并依据活动内容选用与整合的原则、运用音乐游戏活动教学策略从而更好的提升幼儿音乐素养,达成教学目标,最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让幼儿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引导其体验音乐的乐趣,发现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美]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体验音乐[M].杨力 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 冯巍巍.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