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新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教学方式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完善,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与了解音乐,学习相关乐理知识,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小学音乐教育内容,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给予音乐重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依旧将语数外放在首位,受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弱化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在这样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中,直接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另外,除去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管理层以及学生家长,都会对音乐教育存在偏见,认为音乐的学习只是一种兴趣,不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直接降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小学阶段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初期,因缺乏对乐理知识的了解,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尚未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因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应对音乐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并融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无论是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是先进的教学意识都应进一步加强。但受各项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尚未转变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先进技术的优势。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忽略音乐这门学科的作用,认为只有语数外最重要。因此,重培养教师的音乐素养,加强对教学观念与音乐知识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水平,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使学生感受音乐这门学科的魅力。在平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还能够为学生播放一些名人故居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感受不同音乐的特色,为学生讲解该地的文化发展历史,并融入一些文化常识,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历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对教学环境向外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在课上进行,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在开展课堂活动之前,学生可搜集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音乐内容,借助网络或书籍查找资料,顺利学习音乐这门学科。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之后,学生结合自己获取的内容,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讲述自己所搜集到的内容,其他同学也能够了解相关内容,起到一定过渡效果。另外,这样的课前小活动可在课下时间开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
(三)采取多元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既要带领学生唱歌,还应教会其基础的乐理知识、音乐技能。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完善教学内容,融入一些趣味性游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为充分发挥学生地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能够享受这门学科的魅力。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一,教师与家长应明确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提高音乐教学的地位。第二,学校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音乐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三,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进行正确定位,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目的并非简单的教会学生唱歌,还应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加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音乐这门学科的魅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强化教师音乐技能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地位与作用,其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由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师展开教学。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各项教学技能,还应熟练应用与其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应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辅助相互结合,熟练运用各项辅助教学设备,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还能够保证教学效率。
(六)创新音乐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立足于新课标的教育要求。音乐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应根据主观意愿删减修改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基础,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具有侧重性,适当倾向于民族化音乐,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锻炼学生视唱练耳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民族特性与民族意识。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做到与时俱进,凸显音乐的时代性,选择曲目的过程中将通俗易懂作为前提,选择积极向上流行曲目带领学生欣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占据重要比重。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音乐教学观念,明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A]. 孙海露,周楠,王铭,周瑾,胡雁.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2].声无止境 为情是岸——小学音乐高段歌唱教学中挖掘学生情感表现的实践研究[A]. 徐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3].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地位和作用[A]. 张天铄.荆楚学术2019年2月(总第二十八期)——第二十八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 2019
作者简介:沈姝彤(1998-12-28),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