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072219830617XXXX
摘要:相应地使得建筑工程的总体管控标准日渐升高。在过去,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传统管理方式并没有将整个建筑项目予以有机统一,很难为建筑项目提供合理化地把控,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地提升,但业界还缺少对其全面化地探索,在现实管理的过程中能调动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较少,然而BIM技术的产生与使用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难点。众所周知,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是在三维技术的前提下开展的建筑数据采集及呈现的资料共享平台,确保了数据的精准性、完整性、协调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融合与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内容众多,引入BIM技术将各类内容集合起来,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施工管理,以便发挥BIM技术的优势,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1.BIM技术应用优势
1.1模拟性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BIM技术,模拟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同时,还能模拟一些没有操作的环节,并根据BIM所展现出来的图像对其进行调整,这样,各方都可以根据BIM图像信息进行预算工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结合BIM技术的具体特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最终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2协调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两个连续的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果交接工作不够顺利,就会影响工程周期和工程质量。而通过应用BIM技术,不仅可以确保交底工作的有效性,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整合。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2.1进度管理问题
一般情况下施工进度管理时内容较多,涉及较多的专业、内容等,直接造成工程信息数据量增加,无法在短期内对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加上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使得施工进度控制效果不理想。
2.2质量管理问题
传统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普遍采取CAD绘制二维图,但二维图无法对涉及到的环节与专业进行有效衔接。如施工时经常出现土建专业、机电专业交叉碰撞的情况,各部门沟通不畅,影响到施工质量管理。
2.3安全管理问题
①施工企业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认为安全事故是小几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就漠视施工安全管理。②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失。很多施工人员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都是低学历的农民工,对施工安全认识不足。③监管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辖区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尽到必要的随访监管,这就为施工管理者放松警惕提供了可能。从已经发生的各种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来看,其主要原因也还是在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薄弱。但不管何种原因,强化建筑施工安全意识具有特别重要性。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3.1质量管理
对于施工一些较为复杂的节点,传统的CAD平面表述不够详尽,技术交底不够直观,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借助BIM技术把复杂节点的结构形式、构造做法、工艺做法实现可视化,施工人员可直观看到节点的最终效果和做法,能最大程度的规避技术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其次在过程验收中通过BIM验收流程,验收过程现场照片记录上传系统,能较大地还原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场地的规划与布置在工程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易受地形、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三维模型演示可用于建筑物的选择。
设备、塔吊、脚手架,并对排水及水电线路布置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临时设施的位置能够保证建筑物、建筑物、资料室、办公室、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正常运行,那么便可以直接进行施工,借助BIM技术进行评估和分析,能够大幅提升施工布置效率。同时对材料的摆放储存采用BIM技术,使其靠近运输线路,可以减少模拟材料在现场二次加工的放置。合理协调材料位置和通道的运输,并应用BIM技术来确定脚手架和模板之间的特定重叠部分,检查脚手架和施工之间的任何不一致,以避免安全问题。BIM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布置时,应确认施工方案无沉降,并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评估,改善平面设计缺陷,直观管理和避免施工现场,避免建筑空间冲突,增加安全系数。
3.2进度管理
工程施工时,进度、成本与质量三者之间紧密联系。施工单位要合理衡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施工成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实现降低施工单位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借助BIM软件的优势,搭建施工进度、成本与质量三者的模型,掌握一个变化对其他两个的影响,有效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工程实际操作中落实情况不是很好,经常存在为了赶进度而忽略施工质量的情况,或是出现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工程成本超支的情况,直接对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保证三者之间的平衡。BIM软件自带的干涉碰撞效果,能在建筑主体设计图纸完成后,由项目专人根据图纸建立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再次校准钢筋体积、预埋钢筋之间、预埋钢筋与建筑主体钢筋、通风口等位置的最佳距离并进行实时调整,避免位置冲突。
3.3安全管理
BIM是属于一种数据化的应用工具,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设计与施工管理领域。其基本原理是将各种工程项目数据和信息整合到参数模型中,以便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策划、运作、管理都能获得信息传递和共享。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BIM使得建筑施工管理更加高效、精准。其具体运作是,在建筑施工开始之时,施工企业管理者依据建筑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构建BIM模型,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建筑场地、办公场所、道路设置、水电布局等进行预先布置、调整,并根据计算机辅助技术规划安全施工的平面设计。通过BIM模型的建立,能够从源头上布局施工安全平面图,避免各项目环节出现事后冲突和相互制约,对整个施工安全实现全面管控,最大限度地排除施工安全隐患。可以这样说,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BIM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中,项目信息资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在过去的工程管理方式中,因为各个阶段的信息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人员的流动也极易缺失诸多的信息,在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管理中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工程发展了。应用BIM技术,可以迅速地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予以管控和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备性、完整性及实时性,最终实现较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能为项目的管理增值。
结束语
鉴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必要将BIM技术管理引入建筑行业。与以往的二维设计技术相比,BIM技术具有协同设计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施工管理不同阶段的信息差距问题。虽然BIM技术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BIM技术很快就会有自己的优势,并在建筑管理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杨士超.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
[2]杨骐麟.基于BIM的可视化协同设计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3]薛山.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工程质量控制[D].郑州大学,2016.
[4]谢斌.BIM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
[5]李勇.建设工程施工进度BIM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