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应急管理局 黑龙江五大连池 164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严峻考验着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详细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与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对策
随着中国进入了深化转型时期社会上的矛盾慢慢的凸显起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是感觉不公,另一方面则是利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当然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原其诱发原因可以说是多样化且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可以说,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得不引起政府的重视和认真得以解决。
一、社会突发群体事件的概念
个人理解是指社会上某一个区域或某个方位突然发生,不同规模的群体集聚上访,闹事,滋扰等不安全因素的事件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即为突发性群体事件。
二、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性质和特点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出的基本事态:
(1)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弱势群体在社会的发展中属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挑起者;
(2)群体事件是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斗争,一些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挑起者为了经济展开了一系列违反法律得行为。
(3)突发性群体事件持续增加,并且参 加突发性事件的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多,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4)突发性事件与地方的经济增长有蓍显著的关联,中国的一些地方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高度依赖于高领域的发展,如企业改制、历史问题等。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
(1)群体性聚众。这是一种正常的民意表达的渠道,这对社会和政府来说都不具有伤害性。(2)群体性暴力事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性质变质的民意行为,其状况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往往会伴随伤害的发生,这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政府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去解决。
(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1)多方面因素的积累导致而成的,任何一件突发性群体事的发生。都存在一定的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沟通作用而成,加上各种因素的不断积累,总会有爆发的时候.这样一来,突发性群体事件爆发的可能性也就大幅度提高了。
(2)经济问题政治化。多数的突发性事俐:都是为了利益而展开的一种象征性的活动,由于各方利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利益问题会趋向于经济化,经济问题政治化,这对现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提出质疑和攻击.使事件扩展,以此会导致人民与政府的矛盾激化。
(3)暴力对抗性,破坏性不断增强:近年来,突发性群体事件越来越多,而再发突发性事件后,大多数民众会选择采取暴力的方式去解决,这是一个对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举措.这些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治安问题,所以突发性群体事件不容忽视。政府必须通过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去改变现状。以此来来治理社会中的突发状况。
三、其主要原因:经济改革带来社会转变的剧痛
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归咎于经济方面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以及贫富差距大。这样就会产生群体事件。其因素体现例如:(一)经济方面:利益分化不断加剧。(二)环境方面:群众环保意识增强,邻避矛盾凸显。(三)民主法制方面:诉求渠道表达不畅。(四)基层政权运行方面:干群互信程度降低,关系相对紧张。(五)公众心理方面:弱势群体心理失衡。(六)社会治理方面:某些基层组织涣散、治理主体单一;(七)历史文化方面:“法”治观念淡薄。
(二)其角发原因,舆论引导不当触发性原因也就是直接原因,舆论应当以弘扬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为主,为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努力。社会的公正也直接影响社会的平稳运行,但是很多时候相关舆论在引导过程中,并没有明确公平正义的关键作用,对公平正义的宣扬没有尽到最大力度,相关的社会舆论体系应当把公平公正放在很高的地位,公正都应该得到鼓励,为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强社会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尽一份力。
四、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措施
(一)积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消除社会不公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也会导致社会弱势群体享受不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萌生一些社会负面情绪.影响社会稳定。从这一角度出发,应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尤其是民生建设。除合理调节个人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更要认真处理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提高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二)大力加强廉政建设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指出:“民生是国家之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建立民生政府,使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三)拓宽民主渠道
人民群众“知情”与“表达”意识日趋增强,渠道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合理的上诉渠道,加上政府有关部门处置方式不当,作风粗暴.滥用警力和信息不透明,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援告中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并作客人民网论坛与网友互动,显示了高层领导对网络民意传达作用的重视。
(四)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群体性突发事件破坏性强,危害大,影响面广。因此,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制订好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且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处理预案,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预案编制纳入法制轨道,应切实可行。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越来越多,虽然有所好转,但时有发生,为了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政府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的预防活动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争取做到标本兼治,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民主权,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突发性就大幅度地降下来了。
参考文献
[1]韩敏,创新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对策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7(1):41-46
[2]张必群,扎实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社会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谈汉台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成效及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应急管理(西安)高层论坛暨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中国委员会第四届年会,2013
[3]转型期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研究与探索,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