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天山区 83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岩土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情况,与地基处理的稳定性等相关,越为复杂的地质情况则需进行针对性的地基处理,也有着较高的地质勘察工作的要求。本文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于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地基处理技术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其目的是勘察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工程所在地做出地质评价。而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使用的地基基础处理的检测与检验技术,与岩土工程勘察关系密不可分。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将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筑工程的要求对建设现场进行地质、周边环境特征等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岩土勘察结果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岩土勘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影响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岩土勘察具体内容包括工程现场钻探岩石、采取原状土样本、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等,首先勘察人员需进行建筑工程现场地质条件的实地调查,获得建筑施工场地内所有地质地形条件数据,并对岩土层形成的原因、深度、分布和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所采集的建筑现场岩土样本进行化验检测和分析,利用各种技术和检测的结果分析建筑工程的土质。此外,在勘察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和勘察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勘察报告,并为建筑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当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往往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受到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而影响了岩土勘察的实效性。
2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1)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问题。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因为一部分勘察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施工经验与施工技术,就使得整体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也就使得资料的收集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2)勘察准备的资料不合理。岩土勘察工作是岩土工程后期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的因素,勘察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设计工作需要进行在现场的勘察数据工作的数据处理基础上进行,相应勘察资料的保存、管理、分析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当前的勘察工作主要是在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由于资料管理工作的不完善,也不利于工程设计中的资料分析工作的进行。勘察工作的技术和设备选用不恰当,会造成勘察数据质量的问题,使得数据质量降低。(3)勘察工作与地基处理工作没有充分结合。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与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的联系、技术处理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岩土勘察等专业的数据知识的分析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够高效的利用数据对于地基处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3常用的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3.1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强夯地基处理可以根据加固的原理、适用的条件和施工工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夯法,另一种是强夯置换法。
而在地基施工处理工作中,如何确定适用强夯地基处理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②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当详细了解填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和填土前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还有填土的岩石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情况;③根据项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④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需要了解其他地区在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⑤掌握施工所在地周围的环境情况。对已经确定实施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当需要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者试验性施工,以试验结果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当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要及时了解原因,并对其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设计参数。
3.2换填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时,需要使用置换垫层施工的办法,妥善应对地质的状况,针对土地松软情况进行有效解决,有效提高实际施工质量和建筑水平。首先,使用换填法。使用此方式,施工效果十分明显,主要是停止使用原有软件材料,使用新材料进行施工,提高实际承载负荷能力,借助人工、机械方式对相关成分进行去除,用承载系数高、强度大的材料实行填充,提高整体施工建设效果。将软土进行置换的工作,配置好一定程度的换填料进行回填的工作,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其次,抛石填筑的办法。此类方式在进行施工时,不强调改变原来的地基材料,借助其他材料对地基的荷载和总体轻度能力进行强化,进行施工时,使用碎石材料,在相关机器的操作性,降低石块产生堆积,降低石块发生软土情况。填筑石块的上方位置,在确保填实高度的基础上要比原地基高五至十厘米。以此对地基进行清理,降低实际上方建筑物实际重量,降低建筑物内在威胁。使用抛石填筑是,借助堆积的方式,有效对原来软地基内部水分、空气进行排除,以此提升实际软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能。
3.3加筋加固法
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地基结构将受到强大的上部建筑物自身压力,为避免地基结构受到强大压力后而降低稳定性,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可在软土地基中加入适当的人工合成材料,从而提高地基土壤的抗剪强度,提高其稳定性能。另外,因为这种复合型材料强度较大,能有效调整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使地基结构均匀沉降,地基的受力减小,路堤中心的沉降也将降低,从而路堤稳定性能也因此得到改善。这种处理地基的方式可加快软土固结,加快沉降,减少后期的沉积量,使形成的软土地基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3.4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
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目前已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地基处理技术,其应用原理是利用桩体的密度加固周围土层的抗压度,再加以机械辅助施工,这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周围土层的密实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应用范围是一些松散砂土、粉土和填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其目的是降低压缩性和消除液化性。使用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前,应当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进行检测,对一些不良影响因素,及时做好排查工作和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应当根据施工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适当选择地增加砂石桩使用比例,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加快施工的工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超高层、大体量建筑工程的数量和比例都在飞速上升,这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和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项目启动前,工程设计需要岩土工程勘察参数作为设计参考,地基施工处理方案的选择也需要岩土工程勘察参数作为基础,才能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压强度、承载能力、稳定性,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和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杨帆.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J].居业,2018,36(7):134,136.
[2]朱君.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8,41(7):201-202.
[3]杨帆.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J].居业,2018,36(6):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