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命教育与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紧密联系,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教育相关工作者的关注与探索。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生命,促进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从而学会生存与生活,懂得欣赏生命;家庭教育早已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家庭教育,结合当今时代背景,有必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从小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认识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关联研究
生命教育是人生课题之一,是一门人生必修课,中小学提倡开展生命教育,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负责;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能够在夯实群众基础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推动,特别是在现代化家风转型与社会构建的过程中,更是应当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来为家风建设、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先进的时代精神要素。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孩子进行个性化培养。由于在大部分时间内学生们都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在家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呆着的时间,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的,也就是说家庭的教育更主要的是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以及人格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在众多教育当中,家庭教育永远处于主导地位。
二、生命教育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要求人们直视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引导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来让人们学会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并且采取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以此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从而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最大化。据此我们可以将生命教育认为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应是人们接受教育所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学校有关于学习的教育,普遍讲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传道授业,然而学校的教育一般都是公共的、大众的,是按照统一的进度安排的,这样就会导致学校的教育不能真正落实到每位学生,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帮助家长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在传授他们知识的时候,更会引导其获得优质的人格,有正确的学习习惯。
四、家校合作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说到底都是为了让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那么在这里也难免会谈到家校合作的任务,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兼备的学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是相辅相成。有时学生在家里或者是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将不良情绪带到学校或者家里,这时,学校或是家庭都会给予不同的关心。但家庭更像是孩子的庇护所,在学校也只是偶然会有老师过来慰问。学校的教育更多是安排统一的进度,让所有的学生跟得上。
五、教育的边界
如今,学校的教育有时候会更多依赖于家长的配合,比如说,当今教育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总会附上一句,完成作业后,需要家长帮忙检查,签上字再交上来,听上去合情合理,是希望家长更加重视自己的孩子,配合老师完成作业,使作业做得更加有成效。在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经常会定期检查卫生,而低年级的学生打扫能力不是很强,这时候一些老师就会组织家长帮助班级打扫卫生。教师让家长监督学生背课文,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给家长洗脚,洗衣服,为了学校优质的仪容仪表,让学生去剪头发,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氛围,学校教育往往伴随着家长各种无微不至的配合。诸如此类已经太多太多,这类事情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而这些多多少少触及了学校教育的边界。
班主任总是让家长帮忙检查作业,让家长来学校打扫卫生,安排家长到班级看晚自习……上面说的这些状况,是不是属于学校或者老师的越权?是否真的应该让家长帮忙去做?这些事情是否真的需要家长去帮着老师配合?这些行为真的是家长本应该做的吗?
然而,以上这些行为,或许在教师的眼中只是家长应配合老师该做的事情,但这些种种的行为早已引起了一些家长的强烈不满。很多家长本身已经很忙,还要被安排去帮孩子值日或者是给孩子们看晚自习,没时间看管孩子,或者本身学历不够,无法辅导孩子,还被要求“帮助”老师检查作业,才托付给老师,然而老师却又反手推给了家长。甚至由于某些问题引起一系列社会上对老师的不满,然而这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不清引发出的种种问题。
所以,梳理清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类别,我们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那我们就先回到教育本身,学校教育应当以传道授业和培养孩子的能力为主,它是学生适应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性格以及优良的品质,这个是更注重培养孩子们为人处世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与补充绝对不是模糊边界。
六、总结
就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生命教育是一种全程教育,它几乎包含了人从降生到消亡的整个历程和这一历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个方面,既关乎人的存在与生活,也关乎人的发展与成长,更关乎人的本心与价值;教育管理好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需要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更需要三者在各个方面的协调,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可用的创新型人才,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沈沛.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分析[J].好家长.2018(16)
[2] 李彪.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走访调研[J].科技经济导刊.2016(32)
[3] 韦芳玉,戴春林.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J].基础教育.2013(03)
[4] 刘利民.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初探[J].现代教育.2017(06)
姓名:冯晓莉
出生年月:1978.03.17
性别:女
民族: 汉
籍贯:四川省古蔺县
学历:大专
现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 道德与法治,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