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河道整治中如何应用生态治理 赵金凤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赵金凤
[导读]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问题,我国在环境治理上下了很大的力度,采用的综合性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1707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问题,我国在环境治理上下了很大的力度,采用的综合性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水环境的治理是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上不遗余力,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初步的实现了绿水青山。河道整治是水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对水环境进行整治的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实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模式,来提升河道治理的效果。本文对生态治理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关键词:河道整治;环境问题;生态治理
        引言
        生态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建设任务,我国在这条道路上任重而道远。随着水环境的不断下降,河道整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通过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改善水污染的情况。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运用生态治理的方式,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利用生物的净化能力,来提升水资源的品质,推动我国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意义
        开展河道治理工程最明显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提升水环境的质量。首先,开展河道治理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对河道周边的环境进行改良,减少其中污染物的含量,并且增加河道周边环境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数量,这样的工作开展方式,对周边的居民和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周边的居民不用在受到这些污染物的困扰,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水环境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污水的排放量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河道的自愈能力,河流的生态负荷在逐渐的增大,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得到高效的处理,同时,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的落实生态的理念,采用生态治理的方式,增加河道物种多样性,实现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共同开展。
        2 河道生态治理的开展建议
        生态治理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河道整治方式,通过河道生态治理,可以根本性的祛除各种潜在的污染问题,有效的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利用良好的水环境来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并且要合理的使用各种治理技术,把环境理念引入其中,保证工作的效果可以达到预期的标准。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
        2.1充分的落实生态理念
        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生态是其中的关键,必须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要挣脱思想的束缚,对传统的思想进行革新,加强对生态理念的认知,只有在思想上对生态理念产生认同,才能在实际的河道治理中有所体现,这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前提工作。首先,要对河道生态治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实际的河道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理方案。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入生态理念,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把生态理念合理的冗杂到河道整治方案中。在河道治理的同时,要兼顾防洪固堤、提升水利,重点突出生态建设。比如可以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建设生态驳岸,增加河道与河堤缓冲区域的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患,同时,在生态驳岸中,要种植大量的植物,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吸附净化作用,来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这种方式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河道生态治理方式,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次,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要确定工作的重点,有轻重缓解的开展这项工作,要先对污染比较严重的河道进行治理,根据污染的程度,来确定河道生态治理的先后顺序;最后,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由于河道治理工作存在多变性,根据地势环境和污染成分的不同,要选择不同的河道生态治理方式,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比如在河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工业废水,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SPR污水净化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把水资源中的污染物质变成新的物质,形成大块的颗粒状物质或者胶体,然后实现污染物的分离。这些分离出来的杂质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二次污染,而且这些收集的物质可以制作成一些地砖,实现废物的高效利用。
        2.2推行三化,大力开展河道生态建设
        在之前的河道治理过程中,河道治理的重心在于如何解决水患,减少洪水给城市带来的威胁,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情况正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生态的建设,充分的发挥出河道的生态功能,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推行三化。首先,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河岸的建设,必须要加强河岸的绿化工作,利用大量的植物,实现生态的多样化,净化空气环境,植物的种植要形成规模,并且要具有层次感,根据植物形态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实现生态河岸物种的多样性,利用各种植物,来提升建设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堤坝的稳定性。另外,在河岸的建设过程中,要使用一些绿色的建设材料,减少河岸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根据河流特点的不同,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河岸建设方式;最后,沿河景观的建设要尽显人性化和生态化,要种植大量的植物,不仅要体现出河岸的防护功能,还要提升河岸的美观性,可以种植一些花卉或者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树木,实现人与自热的和谐共存。
        2.3创新机制,实现河道管护全覆盖
        河道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在实际的建设中,也需要许多方面的公共参与,通过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努力,才能体现出河道生态治理的成效。要想提升河道生态治理,各个部门必须要持之以恒,总管部门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在河道生态建设完成以后,要对其进行治理和防护。制度必须要完善,实现河道管护的全覆盖,精确的确定每一个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哪一个部门在工作上出现了失误或者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需要对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加强对各个部门的限制。同时,各部门之前要加强合作,必须要做到河道内部无垃圾,河岸没有违章建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当前环境保护事业中的紧要工作。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把生态理念充分的融入其中,实现河道生态治理。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格的落实生态理念,为我国环境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茜,谢玲璐,杨帆.浅析稀水地区河道生态治理中的防渗技术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1):146-148.
        [2]何起利,洪鑫,全渊康.清晖河生态修复技术中的沉水植物技术探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11):25-28+19.
        [3]王芳芳.生态水利在灵宝市弘农涧河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9(09):95-96.
        [4]司大磊.锦州市松山新区中小河流水生态治理保护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19(07):98.
        [5]余恒,孙安民.黑臭河道生态治理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实例[J].水处理技术,2019,45(07):128-132.
        [6]毛雪慧,林静,彭亚莉.基于生境营造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东莞市人工补水河道为例[J].绿色科技,2019(12):9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