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微探 李向东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李向东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同时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也越来越趋于向上和向下发展。
        身份证:13018419880114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同时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也越来越趋于向上和向下发展。由此,深基坑工程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水文地质勘察,通过全面的详细调查,可以为项目施工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能够为项目的可靠性规划和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道路桥梁等项目施工的基础,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基础。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的环节,水文地质勘察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因此,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简要的分析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根据实际水文地质调查,当前我国在进行实际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工作一般包括施工现场周围地下水位的确定、地层渗透性能的确定、地下水来源以及周边河流等流向的测绘。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绘制。还应该注意设计方将根据实际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排水方式和降水方式。我国地域辽阔,这也使得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当地降水和地形的差异,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下水的分布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相关负责施工的人员需要确定地下水层的位置。
        2岩土的水理特性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岩土的水理特征主要是通过和地下水相互作用体现出来,所以地下水的存在方式会对岩土的水理特征有直接影响。由于地下水的存在方式不同,所以在对岩土的水理特性进行分析中,需要从以下几点分析。一是地层的渗透性能,地层渗透性能的确定对降水方案的确定,从而确保基坑安全至关重要。二是岩土的膨胀性,岩土在失水或者吸水后体积会发生一定变化,可能会导致基坑隆起或者开裂,对岩土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三是在岩土工程中,在饱和状态下的岩土,其中一部分地下水会在重力作用下,从空隙中流出,对施工现场疏干时间造成很大影响。四是在岩土工程中,如果持力层发生浸水以后,就会导致力学强度降低,会导致地基持力层出现软弱夹层,对岩土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3水文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岩土工程调查过程中对水文地质条件调查越来越重视,但是仍然普遍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对建设区域相关调查依据的缺失,这主要受限于调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自身专业技能等影响,导致对局部区域的水文地质调查认识片面化,导致勘察结果出现偏差;二是调查手段问题,相当一部分勘察单位仅通过泥浆护壁工艺钻孔,很难获得准确地下水位,并且未进行现场抽水试验,无法获得地层准确渗透参数,使得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明显降低;三是缺乏针对性,虽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内容较长,但是未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对实际问题未能给出明确的结论,使得对建设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认识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4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4.1地质情况的勘察
        虽然在短时间内某一固定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稳定,但是由于人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地质情况的勘察需要到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严禁直接使用现有的数据信息。首先,要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其次,全面、细致地搜集水文地质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展开精准而科学的分析,提升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性。再次,加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控制。

最后,不同地区的岩层地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勘察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提升勘察方法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例如,如果岩土土层比较松散,需要确定是否是由于地下水位的波动引起管涌或者腐蚀现象,之后再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4.2地下水位的勘察
        由于地下水位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引起工程地基的变形以及下沉等问题,所以,必须对地下水位进行严谨的勘察。但是地下水位受到当地气候、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其高度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所以,针对地下水位的勘察要注意以下因素:(1)搜集当地近几年来的地下水位变化资料;(2)加强对当地气候情况、地下水流通等情况的分析。(3)适当采用SH-30冲击钻、回转钻机干钻、孔内下滤水管洗孔等工艺,准确查明施工现场地下水位。对当地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进而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处理措施,尽量减少地下水位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位的测量应在地下水处于静止状态时进行,且测量时间要长。如果水系不同,还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4.3 地层渗透性能的确定
        普通岩土工程勘察往往通过采取砂类土扰动样,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获取透水层渗透系数,而砂样经扰动后其孔隙与原地层相差很大,由此室内试验获得的渗透系数也与实际相差很大。而工程勘察报告中的渗透参数,往往也是根据经验值确定,这就决定了渗透系数的不准确,为降水措施的效果和基坑工程的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必须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加入专门的现场抽水试验孔,以确定岩土层实际的渗透系数,保证降水措施有效的同时节省造价。
        4.4 水位变化幅度和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
        在水文地质勘察实施过程中,充分调查区域的气象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分析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关系、赋存状态与渗流规律,搜集地下水位的长期观测资料,总结地下水年变幅,以提出较为准确的抗浮设防水位,为建筑物长期使用安全提供保障并节省造价。同时抗浮设防水位的提出必须参考本地的气象及水文地质的发展情况。比如北京市近年来因为南水北调进京、年降水量增大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4.5加强规范性学习,合理评价勘察中的水文地质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岩土工程施工体系是越来越规范,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数据文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造成了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参与者,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增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其中的操作流程进行合理控制,合理评价勘察中水文地质条件。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中,一是需要和水文地质勘察结果进行结合,然后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二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最大限度的保证水文地质勘察的有效性,更好的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结语
        总之,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掌握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充分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最适用、最有效的施工方案,注重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工作,及时应对和优化施工过程中容易引起的各种情况。同时,也可以降低实际施工中施工难度的有效性,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可行性,使后续阶段的施工工作有序进行。对此重视并不断加强水文地质分析和进一步研究探讨,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更高效、专业的完成工程勘察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天书.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9(30):61.
        [2]廖想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8):91.
        [3]张俊.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J].中国金属通报,2019(09):17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