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刘敏
[导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语文素养和知识能力和综合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语文素养和知识能力和综合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完成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各方面知识的积累,需要各种能力和技巧的配合使用。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主要从学生学习写作,教师教授写作,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作文  以小见大  立意陈旧  视野  写作技巧
一、学会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是一项语文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重要能力,它体现了一个人对于语文知识的把控和语文文学素养的养成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另外还需要很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为作文注入新的力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野,才能使得学生所书写的作文更加精彩,更具内容性和可阅读性。
        写作,同样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表达形式,它通过文字来记录生活,传递情感,满足了学生一定的社会活动的实践体验和社会知识的接收和学习。但是,对于农村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却因为环境和条件的种种限制,在接触知识的广度(视野)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上面表现出“眼界小,能力弱,写作技巧掌握的差”的种种现象,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写作水平的发展。所以,下面笔者就从学生的写作,包括写作的立意,语言的积累,写作的兴趣等方面来说起,在教师的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讲述在写作实施和写作引导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初中生作文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学生存在的写作问题
        毫无疑问,练习写作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学生是练习写作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鼓励,激励学生去练习写作,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这样子的有针对性地实施和提高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他们主要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导致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1.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写作的原动力明显不足
        初中的语文教学会接触到较多的作文学习和练习课,但是,写作课的课堂氛围却不是很好,真正在写作文的同学很少,而多数的同学都是在拼凑素材,提及作文学生总是头疼不已,硬着头皮写作也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不求创新。一个话题从小学写到中学,完全模板套用。无原动力的另一个表现便是缺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意识,常常是无从下笔。这些情况最终都会导致学生厌学、厌写的情绪日渐严重。
        写作是一项日积月累来实现和完成的过程。很多同学存在着一种心理“我的基础不好,我的底子太差”,最终导致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2.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太少,存在明显地“吃老本”现象
        课外阅读量少,导致的语言积累就少,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就会少。这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作文写不出来,无素材可用,无内容可写的尴尬场面。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原因,某同学他虽然有很多的藏书,有很多的课外阅读的机会,但是提高和积累的意识太差,还有的就是存在错读书,读错书。这样不但没有提高写作,而且也没有开阔自己的视野等等,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写作词句少,词句段落的随意堆砌,表达情感不到位等问题。
3.缺乏写作兴趣,所写小事太小,缺少写作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现在知识的学习,保持学习动力的一个最好的体现就是要有一定的写作兴趣。但是兴趣也不会无端出现,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体验。没有体验,没有素材就无法写作一篇好的作文。体验从何而来,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生活实践和大自然是最好的馈赠,所以应该亲近自然,将自己对待生活的实感写出来,这样子就能保持写作的有内容性。


        另外,还存在比如写了一篇比较好的作文,但是作文的立意和叙述事件的选择比较单一,所讲述的事件角度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很难拿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这样的作文也没有办法很好的传递情感。所有小事太小,还是因为自己接触的作文方面积累的知识较少,自己的知识视野还开阔。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现在在农村的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一直以来,很多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尝试和改进新的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也做出了许多不错的成绩,这是值得称赞的地方,同时教师通过这样的改革和发展也积累了不少的实战经验。但是在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中,作文教学依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下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1.书面表达不规范,不整洁
        进入初中的作文教学后,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不同题材的作文形式,有书信、诗歌、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一系列的文章书写形式,还学习了一定的写作和叙述的手法,有描写,议论,记叙,抒情,说明这五种写作技巧,另外还学习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和句式段落的搭配。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写作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特点的作文要求来搭配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这就是书面表达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在书面表达中,学生接触了这么多的写作方面的内容,技巧上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落实性较差,存在随心所欲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的问题,导致了作文水平难易提高。另一个方面,也就是不整洁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写作文章:字迹潦草,乱写错别字,写字不规范,搭配不恰当,对于一词多意和谐音字,同音字的使用错误,而导致的文章呈现东拼西凑的现象则是比比皆是。
        2.教学经验老化,立意成旧
        农村的软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条件和环境始终受限,这是主要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农村的语文教师创新的意识可能比较差。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依靠老旧的经验,在这一点上与新时代的发展是不太相适应的,同时还受到了教育资料的限制,有很少的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经验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习。虽然农村的教育可能存在一定特色的地方,但是缺少变化,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也会固定学生的写作思维,固定教师的教学思维,不利于学习写作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结语:写作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是初中学生应该基本掌握和得以发展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学习和提高写作的相关知识储备的时候,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现在的作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教学,是学生和老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熊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陈勇.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 2014(4):22-22.
        [3].卞其顺.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5(12):16-16.
       
       
1.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写作的原动力明显不足。
提及作文学生总是头疼不已,硬着头皮写作也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不求创新。一个话题从小学写到中学,完全模板套用。无原动力的另一个表现便是缺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意识,常常是无从下笔。
   
          注:大概再加这点内容,便于与我的材料一致。谢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