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籍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闾蕾
[导读] 近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世界华文教育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摘要:近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世界华文教育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旨在探索针对美籍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分析他们学习汉语的特殊性,提出并论证针对美籍华裔儿童进行汉语教学的特殊教学原则。本文旨在探索美籍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的一些特殊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如直接认字、后学拼音,先认后写、多认少写,适当引入字理教学,加强汉语阅读的训练等等。
关键词:美籍;华裔儿童;汉字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1绪论
1.1选题原因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世界华文教育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华裔儿童具有一些自身的汉字学习的特殊性,而在美国生活的环境更让他们与别的汉字学习者有所不同,因此,本人觉得该选题较有应用价值,对本选题进行的相应的探究。

1.2研究意义
        汉字难学难认难写本就是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华裔儿童虽然在口语听说方面比其余海外汉语学习者有优势,但是他们在汉字学习上并无太大的优势,甚至跟国内的儿童相比具有一些劣势。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一些汉字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2美籍华裔儿童学习汉字的特殊性
2.1年龄上的特殊性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大致为2至14岁。学习汉语的美籍华裔儿童大致处于这个“关键期”,他们在生活和阅读中他们更加能自然而然地习得一些汉字。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时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强,他们较容易把汉字作为一个语音、意义、形体的整体来认知和识记。
2.2作为华裔的特殊性
         作为美籍华裔,与来中国学习中文的外国学习者相比,华裔学习者缺乏丰富的语言环境和中华文化背景的熏陶。汉语并不是华裔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走出家庭他们便会使用自己的第一语言,所以华裔学习者还是缺少使用汉语沟通的机会以及环境。

2.3学习环境的特殊性
         美籍华裔儿童的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与各自的家庭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有的是老侨胞的后裔,有的是新移民的后代,有的是被外国人领养的中国孩子,这三种家庭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对华裔儿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美国的华裔与在日本、东南亚等的华裔也有所区别,由于美国的文化环境、思维方式以及这些儿童的第一语言有其特殊性,所以他们学习中文也有其特殊性。
3比较马立平《中文》和暨南大学《中文》
         美国汉语教材当中,马立平的《中文》与暨南大学的《中文》比较有代表性,特别是在儿童汉语教学方面。因此,本章将二书的汉字内容进行比较,以此了解美国汉字教学的一些情况探索对美籍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等等。
3. 1汉字数量
         这两套《中文》都属于周末制教材,但它们的生字总量差异却比较大。从整套教材看,马立平《中文》共30册。学完后学生可掌握2800左右个汉字。暨大《中文》共12册,学完可掌握2110个。两套教材相差了700多个汉字。
        
3. 2汉字和拼音的关系
         直接认字法是马立平《中文》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即先学认字,后学拼音。前六册(前2年)不教拼音,不用拼音,直接进入汉字教学,大量认读汉字,等学生发展了汉字识别能力之后再教拼音。暨大的《中文》与马立平的《中文》不同,它使用的方法是拼音和汉字一同教学,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学习汉字。


         
3. 3认字和写字的关系
    华裔儿童学习中文的时间十分有限。马立平《中文》采用先认后写、多认少写的原则。暨南大学的《中文》提倡认写同步。从教材第一册便开始在学习认读生字的同时开始学习写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给出笔顺和写法供学生学习写字使用。
3. 4生字复现率
   马立平《中文》重视生字的重现率,增加汉字在课文和练习中重现的次数,提高重现效果。有计划地间隔重现、循环重现,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暨大的《中文》并没有像马立平《中文》一样那么重视汉字高频率的复现,它只是每三课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复习,而到了下个单元后便不再那么注重复习。
4美籍华裔儿童汉字教学的教学对策
4.1汉字教学原则
         对美籍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应该选择一批能使学生容易举一反三的常用字、构词能力活跃的汉字、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汉字进行教学,比如可以确定800个常用汉字以及那些不成字的常用构字部件作为汉字课的教学量。
4.2汉字教学方法    
4.2.1直接认字,后学拼音
   我们在对海外华裔儿童进行汉字教学时,应当扔掉拼音这个拐杖,直接从汉字字形开始教学,利用儿童的学习优势。所以我们倡导,“直接认字,后学拼音”这样的方法。
4.2.2先认后写,多认少写
   美籍华裔儿童与国内的儿童相比,缺少中华文化氛围,又对汉字没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学习写汉字的话,他们很可能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从而退缩或厌恶学习汉字。所以我们应当先认读汉字在学习写汉字,这样可以让这些美籍华裔儿童有一个从字母文字转换到图形文字的过程,也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一些。
4.2.3适当引入字理教学
         字理教学就是将这些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理可说的汉字规律作为识字的基本学理和根本方法。这样可以再有效识记汉字的同时,享受博大精深的汉字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滋养。
4.2.4加强汉语材料的阅读
         生活在海外的华裔儿童是在一个不同于中国的文化生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和国内的儿童相比,他们不擅长于阅读.而且找不到合适的阅读材料。在汉字学习中,阅读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它不仅有利于儿童能用汉字获取一些信息,有利于汉字学习,而且可以使他们受到汉语文化的熏陶,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进而也反过来更加促进他们的汉字学习。

参考文献:
[1]《语言与儿童》【美】Helena Curtain &Carol Ann Dahlberg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年6月第一版
[2]《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 胡文华著 学林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4]《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 周健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
[5]《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孙德金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06年7月
[6]暨南大学《中文》修订版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与华文教育研究所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弟2版
[7]马立平《中文》 斯坦福大学马立平教授编
[8]《马立平<中文>特点研究》  方秀珍   暨南大学
[9]《论海外华裔儿童汉字教学的特殊性》 马艳华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关于对华裔儿童汉语汉字教学的思考》 李瑾
[11]《汉字教学经验谈》 曹晓燕(德国)
[12]《谈对华裔儿童的华语教学》厦门大学 罗庆铭
作者简介:闾蕾(1989-06-05),女,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