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阐述地方文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贵州地方文献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地方文献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贵州地方文献;保护;开发利用
一、研究背景
地方文献是指某一地域范围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之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记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1]。地方文献是了解和研究、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信息资源。地方文献的另一种说法为本区域范围内的一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献资料。
地方文献按照内容标准分为:文献主题和学科内容文献。文献主题分为自然文献,政治文献,社会文献,军事文献,科技文献,经济文献等。按照学科内容分为社会科学文献、自然科学文献。地方文献按照形式分为:地方志、地方史、地方档案、地方报刊、地方丛书、地方年鉴、地方百科全书、地方人士文集、笔记、日记等等[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环境优美,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集多个民族为一体的的内陆山区省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是对贵州的真实写照。在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山水风光。贵州有汉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18个世居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贵州形成了记载贵州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各种文献资源信息,体现出贵州特色,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独具贵州特点的“地方文献”,这无疑能为贵州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服务[1]。现阶段,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为最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依靠地方文献进行经济发展建设,无异为最佳选择路线。因此努力开发地方文献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更多政府和相关学者的共识。
二、研究的意义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一种独特的文献资源。地方文献的其作用是收藏和开发特定范围内人类社会实践的文化成果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文献资源[3]。地方文献是本地区时间和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是一个地区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等信息价值。 它不仅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还能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 可以有力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
在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时代。用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将地方文献资源存储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中,能有效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这有利于对地方文献的管理和利用,进而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
(二)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需要。用现代化手段对地方文献进行研究,使相关研究准备掌握方向,引导学科研究走上正确的道路上。离开对地方文献的科学开发利用,相关研究将没有方向,无法开展,进而造成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损失和破坏。保护好地方文献,才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推动文献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三)科学系统管理,服务社会
整合开发地方文献,促进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将地方文献进行统一规范规范,提高服务和利用效率。地方文献在进行系统化和网络数字化建设后后,可以为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提供便利,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四)推动贵州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强内在活力和吸引力。把贵州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同贵州经济建设结合在一起。开发利用贵州地方文献,带动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贵州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状
(一)地方文献收集中面临的问题
1.费用问题。资金匮乏, 图书馆地方文献存量少。贵州经济发展落后, 财政收人较低, 投入到地方文献保护开发利用的资金有限。缺乏资金,无法有效的进行地方文献的保护开发利用。
2.观念落后。在地方文献的采集过程中,有相关单位和个人存有落后的思想,认为上交拥有的地方文献资料,是让别人赚钱或利用。他们不愿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害怕别人知道他们拥有地方文献资料。这些行为都阻碍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
3.民族地域影响。受民族地域因素的影响,贵州收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需要深入到民间进行寻访,民间查找地方文献难度比较很大,工作很不容易开展。比如对原生态的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记载各少数民族最原始的文字、史料等的收集,难度极大。
(二)某些地方政府缺乏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视
由于贵州多数地方较为贫困,地方政府的精力主要放在脱贫攻坚上, 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性不够, 忽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可促进社会经济的理解不足,这是目前贵州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
(三)相关专业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由于贵州地方财政收人低, 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到地方文献建设中。同时,地方文献建设相关的机构和单位的经费也比较紧张, 造成职工队伍待遇较低。待遇低不但吸引不到专业人才进入到地方文献建设中来, 反而造成优秀高素质职工的离开。另一方面职工培训学习机会少,不能及时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导致职工队伍素质较差。专业队伍不稳定以及人员素质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地方文献的保护开发利用。
(四)文献资源建设缺乏系统化,没有形成网络化
地方文献信息建设不是孤立的, 需要与其他地区相关机构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才能构成一个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的科学信息网络。目前, 贵州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地方相比,仍存在着不能方便快捷交流和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 地方文献建设的相关机构和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沟通, 指导部门对地方文献建设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在这一背景下,各个地方文献建设的机构单位之间缺少联系, 没有形成建设标准的科学化与网络化。在这一环境下,地方文献这一有限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
四、发展趋势
(一)强化地方文献建设中政府的角色
完善地方文献建设保障制度。提高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增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意识。政府应在地方文献建设中居主导地位,协调并支持各方机构和单位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二)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保存、开发、利用
注重对地方特色文献的收集以及专业性性文献资料的收集。统一规划,并联合各相关机构单位共同建设。如编制地方文献联合目录; 编制各高校科研成果联合目录; 编制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联合目录[5]。
(三)加强相关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上来。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做到熟练掌握使用,更好的进行文献建设。地方文献工作者, 应具有充足的专业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保护和建设好地方文献资源。另外需要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文化素养的地方文献采集队伍。采集人员的专业素质, 决定了采集的数量和质量。专业文化素养的采集人员,可以有效收集、保存地方文献资源,为地方文献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1)将地方文献进行分类收集,建设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挑选适合贵州地方文献建设的软件设备,加快地方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贵州省的各个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等图书情报机构应当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和共享[6]。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发挥自己的领导、协调职能, 指导贵州地方文献资源信息化的建设。
(2)地方文献分散建设和集中管理的一体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是数据库建设的生命, 是实现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7]。建设贵州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前提条件。各机构单位应挑选出一批熟练使用计算机程序的工作人员, 进行统一培训的学习,以做到采用同样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贵州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建设好具有贵州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才能为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提供条件。地方文献数据库有利于各机构单位形成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馆藏资源。特色馆藏资源可以有效发挥馆藏地方文献的价值, 并实现对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动员各种力量建设贵州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保证数据库的质量。并不断进行数据库的建设,使数据库经常有新资源,从而使数据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为相关用户提供全面且有价值的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7]。
(五)将地方文献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和信息服务。将地方文献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重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保护文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持。如开发贵州的特色风土人情旅游, 收集大量具有贵州特色的资料与图片, 可以为地方特色旅游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方向指导,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贵州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雪梅.开发地方文献 服务贵州经济[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03):75-78.
[2]张涛.论地方文献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东南学术,1998(03):91-92+120
[3]胡靓.浅析地方文献与贵州旅游资源开发[J].贵图学刊,2010(03):52-54.
[4]文毅.论贵州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04):78-81.
[5]孙仪曾,郭兰.加强贵州地方文献的采集和开发利用[J].贵州社会科学,1999(04):108-110
[6]袁泽清.贵州民族自治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1(03):164-167.
[7]曹贤平.构建贵州地方民族文献数据库的设想[J].贵图学刊,2007(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