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片段演唱风格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姚艳 杨哲(指导教师)
[导读] 中国民族歌剧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歌剧即使历经沧桑岁月,仍然被称为经典
        摘要:中国民族歌剧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歌剧即使历经沧桑岁月,仍然被称为经典,被无数中国人欣赏、演唱。中国民族歌剧不仅拥有较深的文化积淀,更有独特的内涵。不仅吸取了地方戏曲元素,更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因此中国民族歌剧既被中国人喜爱,也被世界同胞欣赏。本文通过选取歌剧《江姐》中的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进行演唱分析,深入挖掘其音乐内涵,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扬好中国歌剧。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演唱风格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史
        伴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族歌剧也应运而生。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对于精神需求也逐渐增加。1945年大型歌剧《白毛女》问世,中国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歌剧《白毛女》也已经成为我国经典歌剧作品之一。《白毛女》的诞生像是为中国歌剧制造一个好开端,继《白毛女》之后很多歌剧应运而生,例如《血泪仇》、《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等等。1953年,中国成立第一个最大的歌剧院,取名为“中央实验歌剧院”。由于中国拥有自己的歌剧院,所以歌剧院每天都会有一些歌剧演出,这个时候的中国歌剧达到空前鼎盛的繁荣状态。由于文革特殊时期,不仅文学作品受到严重打压,民族歌剧也出现严重断层,直到改革开放,中国的民族歌剧才出现复苏,歌剧《伤逝》和《原野》的问世,突破了民族歌剧的传统模式,为中国民族歌剧翻开了新的篇章,直到现在,中国民族歌剧越来越发展壮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二、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背景简介
        众所周知,江姐抗日张正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歌剧《江姐》的故事背景为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已经开始濒临倒台,此时戏剧矛盾冲突极为激烈。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奉献》剧里描述的就是江姐被叛徒甫志高出卖后被捕,在审讯室中即将受刑的情形。在狱中,江姐怒斥叛徒,既展现了我国民族英雄不屈不挠的气节,又展现了叛徒的奸诈狡猾丑恶嘴脸。《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段选段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运用戏曲板腔体式与节奏的对比等艺术手法,使演唱风格色彩丰富,韵味十足。
        三、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歌剧演唱要素的把握
        (一)合理融合音色与人物性格变化
        歌剧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主人公是一位大义凌然的民族革命英雄,面对敌人残酷的刑罚,他临危不惧绝对不出卖自己的革命同胞,在整个选段中,无处不充斥着主人公江姐英勇无畏,已经随时准备做好牺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演唱这段歌剧时,应时刻保持着一种昂扬激愤的曲调,准确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对整部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析每句歌词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例如唱词中,“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演唱的音色要求既要沉稳有力又要细腻明快,体现出江姐也是一个女子,也有属于每个女子柔情的特点。

当唱到“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句唱词时,应该突出江姐英勇无畏的高尚品质,矛盾突出,旋律变得激情高昂起来。总之,演唱者应该把握演唱节奏,仔细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更好的诠释江姐这位共产主义英雄形象。
        (二).合理运用气息与音量
        歌剧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在演唱时,应做到气息平稳,收放自如。歌词“一颗红心忠于党”到“粉身碎骨心也甘”的声音速度逐渐加快,语调激昂铿将有力,音量逐渐增大,给人一种饱满的不屈的力量。第二部分从“啊~~久盼望神州辉映新日月”到“面对着千重艰险不辞难”这几句唱词声音柔和,语言清晰,音量逐渐减弱。第三部分戏剧性较强,有大量的延长音,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有较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最后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要把江姐革命者的气势演唱出来。在演唱语气上要表现出江姐坚定无比的信念,不论在气息的支持上还是音量的控制上,一定要均匀的分配好。
        (三).字正腔圆的积极意义
        歌剧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看似歌词和旋律都较为简单,但是演唱起来稍不注意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到字正腔圆的重要性,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合理的运用演唱技巧,每一个音符都应发音标准,避免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例如歌词“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中的“蚕”、“丝”、“赠”、“风”字等每一音都很考究,字头、字腹、字尾在咬字的过程要准确的演唱出来,特别要强调字头的演唱,如“蚕”字的生母“c”音和“到”字的生母“d”音等,字头一定要叼住。
        结语
        通过对歌剧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歌剧院演唱该作品时,不仅要注意唱腔唱词的把握,人物情感的细节变化,还应该充分展现歌剧的矛盾冲突,使得中国民族歌剧更具张力,选段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人们才可以从家中的流行音乐中走出来,走到剧院听一听中国的传统民族歌剧。让民族歌剧进一步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
        参考文献:
        [1]李抒丹.浅谈中国歌剧演唱之艺术魅力[D].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论民族声乐中的“润腔”[M].文化艺术报,2009.
          课题:阿坝师范学院2018年二级学院质量工程校级重点项目/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06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