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以及近年来对“创新”持续的高温发展,各类科技活动如沐春风,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各级党政、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得科技活动犹如一股清风走进校园,成为一种风尚。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科技活动的开展,让中学生走在形式多元化的教育道路上,使同学们拥有一个更加精彩可期的未来。
[关键词] 多元化方式、以赛促养、科学兴趣与素养的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而钱老此问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以中考、高考为风向标的现代教育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一心扑在单纯的学业上,只为能升上一所更好的好大学、好高中,使得学生的学校生活单一而又枯燥,同时也极大的限制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创造力。然而创新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使命,是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提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随着各种科技活动在校园中的开展,犹如一股清风,给课业繁重的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精彩而又丰富的选择。我国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形式多元化和充满挑战性的各类科技活动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二、活动的开展
作为一名学校的科技辅导员,我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对科技活动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使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在数年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我充分认识到科技活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义无反顾的参与到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比赛的工作中。以下是我近几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一点感受。
首先,科技活动具有多元化的开展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打破了传统科目的学习模式。通过新的模式、新的环境、新的领域和全新的认知体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而科技活动中那异于课堂知识的新颖内容,和在时间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更是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认可。例如,在我校比较受到学生欢迎的就有科幻画比赛、电脑绘画竞赛、航模、青少年科普活动、青少年科学知识竞赛和科技小能手比赛等等,更有自2002年起,举办至今共24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走进校园。同学们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参与科技活动,不仅增加了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学会了如何提升自我修养和团队配合!
再者,各类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用“以赛促养”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对科学方法、技能的应用,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对科学思想的领悟。他们的创造人格得到了升华,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到[2]。参加科技活动和比赛,能够取得何种成绩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与学校生活不同的经历、与学科学习不同的感受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例如:某科学素养大赛,我校也有数名同学参与其中。在参加本次大赛的过程中,同学们体现出了超高的积极性、浓厚的兴趣,发挥出了超常的水平和坚强的毅力。
作为指导教师,我是同学们在活动中逐渐改变学习方式和一步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见证者。
初赛第一阶段,在准备网上知识问答阶段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查询网络、查阅书籍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仅极大的充实了自己课堂内外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更多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并且在
整个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课堂中的严肃氛围,同学们都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轻松的心态,围绕在老师身边向请教解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这是我最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就有的一种学习状态(因为实际的课堂多数情况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做听、写、记的程式化的学习,这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初赛第二阶段,在利用科学盒子中的各类元件进行作品创新设计时,同学们才正真展现出自己的科技素养、独特创意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创意作品制作时,每个同学都能充分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利用科技元件的新颖功能进行创意,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在同学们那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前,作为辅导员,我们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引导和指正,辅助同学们设计出功能成熟的作品。虽然此次比赛的方式是个人赛,但是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同学们仍然发挥了团结合作的精神,都给彼此的创意给出了宝贵的意见,而其中有不少的建议都十分的中肯和新颖,有时让指导老师也感到汗颜,感叹青少年那丰富的想象力,真有一种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
初赛第三阶段,同学们遇到了一个正真的难题。此环节需要拍摄“作品介绍和演示的”视频,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很多平时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也犯了难。在面对摄像机镜头时,就感觉像是失去了自我,开始时他们都无法比较正常和完整的描述自己的设计。其实,分析原因呢又很简单,就是第一次面对镜头时无法向平时上课时那样的从容,所以需要同学们克服自己的心里障碍。而自我风采的展示正是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所不会涉及的领域,是同学们普遍比较缺乏的能力,但是对以后的人生却是无比重要的财富。拍摄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在相互指正和调侃中,慢慢放松了心态、习惯了镜头,终于拍出了效果比较好的作品。同学在回看自己的视频时,脸上已经充满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和突破自我的兴奋!
当其中5位同学接到通知,通过初赛晋级到市级决赛时,蹭的一下“跳上了天”,因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和最好的奖励。接下来他们又继续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紧锣密鼓的训练,为代表学校与来自全市各校的优秀选手们在决赛中比拼左准备。市级决赛时,来到一个陌生而又充满新奇的环境,同学们难掩内心的激动。在评委和同场竞技的对手面前讲解自己的作品,经过一番比拼之后,同学们不仅拓展了见闻,更加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参与市决,对同学们而言,已经是一次神奇、成功的经历,是一段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
三、结论
青少年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过程能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增进他们对技术的理解,促进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的创新发明技巧;由于在活动中强调手脑并用,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学习并掌握相关技能,使其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3]。而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后,看到同学们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解放思想以及看到他们脸上呈现出的收获的喜悦。通过参与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用“以赛促养”的方式,让中学生走在一条形式多元化的教育道路上,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使同学们拥有一个更加精彩可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红明. 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提高农村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百度文库
[2]瞿立原.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发展历程. 科普研究,2008(4):11-40
[3]徐南桔.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培养人格中的作用.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