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金凯莹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各项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更替,尤其是信息技术得到了急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各项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更替,尤其是信息技术得到了急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在逐步应用信息技术,这种“微时代”的到来是我们乐于看见的,生活也在充斥着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变得便捷和高效。小学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也同样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小学教学的质量提高,丰富教学方式及领域,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适应信息技术生活,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在国际舞台更具有竞争力。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微课程”的含义及应用原则,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和应用策略三个方面,希望可以给予相关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
   
前言
        小学阶段对于孩子十分重要,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养成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时期,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国家目前在大力推行新课改,随着改革理念的不断推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愿意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国家对于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微课恰恰能够强化学生此项能力的培养。
        “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这种微课模式可以使孩子们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且对于课本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具象化的呈现于孩子面前,降低孩子们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学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微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微课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们接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的加入将原本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视频或者声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笔者就微课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微课程”的含义及应用原则
       
        1.“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是将课本上的一些重点及难点知识通过信息化技术以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呈现于课堂上,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可以用于传统课堂也可以用于网络教学的课程统称。除此之外,微课程是一种授课的补充资源,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可以将微课内容拷贝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候能够对于重点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复习方向,将重点内容牢记在心中。
        2.“微课程”的应用原则
第一点,微课程创建的前提是要与多种教学资源结合使用。微课程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不过归根结底仍然是教学的手段,不能偏离教学的目的。所以微课堂要与多种资源联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出现资源重复的现象,否则不但会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重复的资源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感。微课堂目前得到了大力推广,许多学校都使用了微课堂的模式辅助教学,因此许多微课堂可能存在形式及内容类似的情况,一定要保持自己微课堂的特色。
        第二点,微课堂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否则会无法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会导致学生混乱。因此微课堂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学生的基础打牢,同时兼具特色,给学生们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
        第三点,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许多孩子接触到信息技术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沉迷现象,因此教学者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微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会需要教授一些肢体动作,老师或者事先安排的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边动边学,直观性十足,趣味性也十足,学生会将知识点记得更加牢靠。“微课程”运用了很多媒体形式,形成了动态教学的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创作一堂高质量的“微课程”就相当于导演了一部电影,对学生来说看得见,听得见,也体验得到趣味性。
        2.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先了解它的特点,再进行合理性运用,它的特点就是动态运行,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就应该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从而将教学效率提高。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要点,通过“微课程”的形式来精细化,教的时候着重与精准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有着针对性强,示范效果好的特点,课程内容的设置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进行针对性安排,将重点和难点突出,寓教于乐的方式教授给小学生,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4.“微课程”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及APP进行传播,网络当红的软件,如微博,博客,微信,视频软件,如优酷,抖音等,都可以运用起来,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一些仍然存在疑问的,就都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向老师请教,形成视频或者图片化的步骤,可以反复的查看和学习。
        三、“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学的步骤一般分为“引入教学阶段”和“授课教学阶段”,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一下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引入教学阶段
笔者之前参加过的一次信息技术示范课上,教师事先将当节课程要学习的程序剪辑成短视频,用几种小动物分别代表不同的编辑步骤,视频的动态效果和语音非常引人入胜,再配上明快轻松的背景音乐,让人记忆深刻,整个视频大约5、6分钟左右,笔者观察了课上的小学生,无不被这样的短视频所吸引,快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活泼轻松,视频播放完毕,教师将当节学习章节再进行正常的授课,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的积极,而且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几倍。所以,充分利用“微课程”的引入时间,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短的视频,在正式授课前给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对新知识有快速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授课教学阶段
        某省会城市的重点小学,已经在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了,学生作为受用主体,既可以在网络上选择现成的录制课程,也可以选择本校教师比较有针对性的网课进行学习,灵活性非常强,通过教学成果的验收,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提高,而且一些开放性考试题目,学生的作答也非常的具有发散性,思维非常新颖,不再只局限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拓宽了知识面。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一次听讲没有完全理解,可以反复播放录制视频重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学生与教师的身份也在“微课程”的指导下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在讲台进行面授教学,还可以走到台下对学生辅助指导;而学生也变得更加自律好学,从各种网课渠道获得更多领域的知识,拓展眼界,丰富自身。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方式。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将传统模式下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将以前的难点课程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和理解,从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微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拥有这广泛的应用前景,来日可期。

        参考文献:
       
[1]熊开武.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宁波 大学,2014.
[2] 郭斌新.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路叩.新课程 (小学),2017,(06).

姓名:金凯莹,出生年月:90.07.31 ,性别 :女,籍贯:浙江宁海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 :二级,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邮编:315600,单位:宁海县银河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