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刘毅翔
[导读] 当前,在现代教育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校园文化之上
        摘要:当前,在现代教育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校园文化之上。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不仅是初中阶段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项校园发展的辅助技术。校园文化承载着学校的发展历程、使命与发展前景,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的传承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初中学校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就以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园文化;创新路径

        前言:从校园文化的本质来看,其属于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发展所形成的产物,较多的文化信息在学校中得到传播就逐渐形成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体系也在持续完善。当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方面体现在初中学校的师生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更加了解校园文化,另一个方面体现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师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一项必要工具。结合这样的特点,初中学校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能完成达到理想的创新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对校园文化实施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的现代教育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社会性与开放性的特点逐渐得到凸显,很多学校由于其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较多的参观者,也使得更多人了解了校园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人工来进行校园文化传播已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并将其作为一项工具建设智慧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拓展校园文化的传播渠道,使学校的师生以及其他参观者能对校园文化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以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素材
        在初中学校中,很多建筑物、景观等都是学校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底蕴,也是学校逐步成为今天的规模的一种见证。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一些人文景观或者其他校园文化素材。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更加了解本校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文化,还能促进校园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1]。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文档、制作表格和幻灯片的过程中,可以在校园场景中取材。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传播校园文化的主体,加深其对校园文化的理解,逐渐对学校产生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模式下,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其具有的一些创新功能没有发挥作用,这就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受到较大的阻力。因此,要想使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传播之间形成有机融合的新趋势,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案[2]。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模式实施创新,使运用信息技术传播校园文化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逐渐形成传播校园文化的意识。

当前,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很多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其自主设计一种校园文化传播文案,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换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的目标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以传播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任务[3]。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计算机的操作不够熟练,整合思维较弱等。这就需要教师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为其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学生对一些难以运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校园文化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新设计,以达到传承校园文化的目标。不同的学生所能产生的设计想法各不相同,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生思维的互相启发,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设计方案,并彼此配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项目。
(四)积极开展以传承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
        在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校园文化传承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信息化产物。例如,当前,二维码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维码像一把钥匙,只要用手机扫描,仿佛打开了一扇门,能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二维码设计”与校园文化传承相互结合,为学生举办一个设计比赛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成立参赛小组,由教师为学生布置设计活动的主要内容,比如,学生所设计的小程序中应该包括“熟悉校园”、“探析文化”、“景观展示”、“人文介绍”、“发展沿革”等模块。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每个小组的学生将本组的二维码作品打印出来分别粘贴在黑板上,供教师在课堂上与所有学生共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二维码技术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还能使学生在准备和设计的过程中对校园文化形成深入的理解,达到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的目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善于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传承当中。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在校园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从初中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在深刻认识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素材;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案;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以传承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通过本文对以信息技术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促进校园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妮.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6-17.
[2]王媛丽.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德育建设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34-35.
[3]邹尚恒.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