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自参与机械工业减变速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秘书处工作,逐步深入了解减变速机行业现状,对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管理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减变速机;行业标准化;管理
1减变速机行业及其标准化发展现状
1.1减变速机行业现状
减、变速机是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作用以及保证输出位置精度(即精密传动)的关键部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1]。
全球市场中,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减、变速机产品在设计水平、材料保证、质量控制、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竞争力较强。但国际市场规模较大,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竞争激烈且集中度低。
我国减、变速机行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减、变速机产品品类现在已日益齐全。一部分企业侧重于生产广泛适用于各下游行业的通用减、变速机,规格以中小型为主,技术相对成熟,产品呈现模块化、系列化的特点,所属行业为通用减、变速机行业。另一部分企业主要生产适用于特定行业的专用减、变速机,规格以大型、特大型为主,或高精类产品,多为非标、定制化产品,所属行业为专用减、变速机行业。从产品结构来讲,减、变速机产品主要包括五大类,分别是摆线减速机、蜗轮减速机、齿轮减速机、无级变速器、电动滚筒。摆线减速机、蜗轮减速机和齿轮减速机是市场最为常用的减速机产品类型。目前,精密传动减速机是机械精密传动系统中需求较为突出的产品。
经历持续的技术引进和不断地研发攻关,本行业产品在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所提高,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高、精、尖产品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缺乏,高端仪器设备依然严重依赖进口,机械零件、齿轮等材料的性能以及对其综合能力分析亟待提高等。
1.2本行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减变速机标委会主要负责减变速机及机械式无级变速器领域的行业标准即:各种基础标准、通用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标准的申报及制修订工作。
减、变速机专业的标准化工作,除全国减速机标委会和机械工业减变速机标委会直接负责减、变速机标准化工作之外,还有其他专业领域同时涉及到减、变速机产品,而且也制、修订了一些减、变速机的相关标准,从而共同形成了我国目前的减、变速机标准化工作团体。
由于本行业引进了大批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使得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随我国减、变速机产品使用领域及用户使用要求和条件的改变,很多企业依据用户的要求,自主研制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同时也拥有了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减、变速机产业中仍存在产能过剩,部分低端产品仍充斥市场,产品无统一标准可依的状况。所以,该类产品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用户验收过程中,均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争议。
第二,部分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后,以国外产品的优势打入我国的减、变速机市场。国内部分企业争相研究和仿制,以期替代进口产品。该类产品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未能及时跟上,是目前标准化工作的难题。
第三,深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还存在很多障碍,包括国家安全、气候、地理、技术、资源等。
第四,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健全性有待提高。
第五,标准宣贯和执行力度不足,不少企业负责人对推动标准化与质量工作相配合的认识不够,导致标准实施不力。
第六,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工作研究深度不一,导致标准本身的质量水平有限。
第七,减、变速机的试验、检测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方法上,且有些方法与减、变速机实际应用工况严重脱节。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还没有纳到标准中。
2减变速机行业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思路
2.1减变速机行业标准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为促进制造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以及基础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国家出台了相应大量的政策,促进了减、变速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标准化的发展速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下游行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品需求愈发多样化,用户对于减、变速机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精度、种类多样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售后服务、品牌影响力等愈发重视,致使减、变速机制造企业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推进产品开发和升级换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并加大对齿轮承载力、材料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力度。因此标准化工作需加大基础技术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力度,提高能效指标,推动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提高。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减、变速机行业也朝着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一方面通过技术引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另一方面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来提高国内企业综合实力。由此标准化工作亦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国际标准转化,并及时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积极宣贯和推广。
“一带一路”是我国实施走出去的重要方向,将产生更多出口市场以及多领域的国际合作机遇,为我国减、变速机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法律和规则的不一致以及缺乏市场透明度会是减、变速机制造企业在与外国公司开展业务时遇到的主要挑战之一。为此,本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加大国际标准采标和宣贯力度以及定向培养一批优秀的国际标准化人才方面还需下大力气[2]。
2.2减变速机行业标准化发展思路
首先,标委会要加大组织标准化体系研究力度,使标准体系向上、下游延伸,实现对减、变速机行业整个产业链的全覆盖,积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将市场中出现问题较多、争议较大、质量难以把控部位实施有针对性的标准立项,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第二,积极引导企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对核心问题,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沟通,组织技术攻关,并积极将先进技术、经验向标准转化,从而带动整个减、变速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三,对减、变速机行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掌握行业现状,对通用产品、共性技术、模块化产品等制定一系列标准,并尝试将对产品提供的服务等列入标准。
第四,基础理论、方法标准制定过程中,积极主动邀请技术水平高、实力强的科研院所、专家等参与,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注入到标准体系中,提高标准的质量以及标准的适用性,完善基础理论体系。
第五,有计划地组织进行标准化人才培养,提升标准化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精神和业务能力,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精心培育标准化国际人才。
第六,有目标、有计划地加大对新标准的宣贯、推广力度,加强对标准使用结果的跟踪和验证,以保证不断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3减变速机行业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实施
3.1减变速机行业标准化管理的任务
首先,以政策、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前减、变速机行业向自动化、高端、智能、高效、绿色发展的趋势,制定一批适合政策、市场需求的减、变速机标准,比如机器人用高、精减速机方面、环保设备用减速机、有利于建筑业、节能增效方面的减速机标准等。
第二,对市场广泛存在的通用减、变速机,针对其共同特性分别出台相应标准,比如平行轴式、直交轴式等,以及为便于组合使用而产生的模块化减速机等制定相应标准。
第三,积极关注国际方面减、变速机行业相关标准,加快国际标准采标,将国外先进经验转化为国内生产力,同时将国内先进标准积极推广,争取将其上升为国际标准。
第四,加快基础标准的研发、制定,比如提高齿轮精度、承载能力、效率等方面的标准以及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比如减速机的扭转振动、能耗等方面,间歇工作减速机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制定。
第五,根据当前减、变速机发展现状以及市场需求,尝试制定一些通用的安全、能效方面的评价标准,以及制定一些针对当前重要指标但目前还无统一检测方法的标准。
第六,对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区别技术型和管理型标准化人才,因材施教,定向培养[3]。
3.2减变速机行业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首先,遵照“落实制造强国战略部署,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和规划本标委会管理的行业标准化工作。
第二,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思路,引导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把优势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不断提升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产品的市场份额,掌握发展主导权。
第三,运用行业协会、学会的纽带作用,将行业内水平高、技术过硬、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相关院校、专家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市场的反馈,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有代表性、适应市场的标准,积极推进先进标准宣贯,引导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第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国外的科技成果、技术、管理经验,综合运用翻译法、重新起草法等方法,将国外先进生产力转化为国内生产力,带动行业进步。
第五,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对技术型标准化人才,着重培养扎实全面的理论技术基础,使其能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成就,并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最新技术成就来解决问题,能进行抽象的系统思维,具有预见性、灵活性、计划性;对管理型标准化人才,要培养其决策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与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各种先进管理技术、在熟悉各种管理业务的基础上树立一定的前瞻意识,总结比较,选择最优的管理方法,确定最优的管理程序,并对管理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
第六,注重重点领域的标准立项。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是目前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其市场主要被国外领先的制造企业所占据,且国内减、变速机行业在产品设计、工艺水平、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有待加强。注重此方面的标准立项,加强技术转化,提升行业水平[4]。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减速机和变速器[M].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288.
[2]盛世华研,2020-2025年中国减速机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定制与实施研究报告[R].深圳市盛世华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165.
[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国家工业基础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E].国标委一联[2017]118号.
[4]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的通知[E].工信部联科 [2018]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