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质勘查总院
摘要: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的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现代的遥感技术从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空间分辨率遥感,雷达等一系列遥感数据,对于地质勘查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字:遥感技术;地质勘查;作用;运用
一、遥感地质及运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上的应用称之为遥感地质。它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的一种探测方法。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地热等现象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地物对不同的电磁波波段具有不同的反射和发射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之为地物的波谱特性。遥感技术有视域宽广,周期性覆盖,超出人类视觉范围波段的使用,多波段数据同时获取,利用计算机管理、处理数据,应用性强等一系列特点。
遥感在资源勘查中的运用很多,区域地质调查中判别大型的地质构造,地质填图,岩石的类型、表面特性,矿产资源的勘查,监视和阻止地质灾害,海洋研究方面,国土资源的应用和调查,地质工程等很多方面。在地质、矿产方面,遥感为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卫星遥感为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质调查、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遥感大大减小了野外工作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加快了地矿勘测的速度,也提高了成果的精度。遥感图像有助于查明地质构造,并善于发现隐伏构造,便于揭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探测到各种矿藏资源。在工程地质勘探中,遥感用于大型堤坝、厂矿及其它建筑工程的选址和道路选线,以及由地震、暴雨等造成的灾害性地质过程的预测方面。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利用各种遥感资料(尤其是红外摄影和热红外扫描成像资料)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富水地貌部位,识别含水层及判断充水断层。此外,遥感还可监测火山、地震的活动和沙丘的移动等。
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遥感作用
地质勘查工作中区域地质调查是首要工作。区域地质调查是在较大地区范围内为资源普查及勘探所进行的地质、地形、地貌调查并填地层剖面图。由于遥感图像从宏观卜细致地反映了地质构造、地貌、水文、植被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各种信息,所以在找矿、水文地质调查、石油普查、地震地质调查,以及水利、道路、港口等工程地质勘测和环境地质调查等等许多地质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在这工作上应用遥感技术来获取地图,能提高地质图的效率,数字化的地质填图,地质三维分析能加快工作速度。同时,遥感技术与物化探等地学学科, GIS、GPS等紧密融合,使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遥感应用成为多学科、多技术互相渗透的综合应用体系。
遥感在寻找矿床时也能有这几个方面起作用:识别其控矿、导矿构造;进一步判断矿床的赋存部位,即次级断裂;判别岩体或火山机构的位置,判明其规模及分布情况;了解围岩情况,是否有利成矿;查明围岩蚀变情况。
三、遥感技术在变质岩区与沉积岩区中的应用
变质岩区常规地质方法进行岩层划分、矿产预测均很困难。遥感技术的应用可深化对变质岩区矿床基础地质研究,深化对各种控矿因素的认识,为找矿提供重要线索。
在老变质岩区内,遥感影像对于圈定古老的侵入体、火山岩及古火山机构很有成效,在遥感影像上,往往以环形构造显示出来,如其产出于深大断裂带附近,并能确定其是火山机构或侵入岩体的反映,则是重要的标志,是成矿有利地段。对遥感图像上特定影纹结构和色调的解译,或通过合适的图像处理技术,如比值等,往往可以突出一些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对找矿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变质岩区由于构造活动复杂,还应重视区内的构造叠加影像特征的分析,注意运用变质构造原理,探索含矿层的分布规律,从而指导找矿。
沉积岩区矿床主要受某些岩性 地层的控制,而含矿岩系在卫片上难以显示,因此,多以航空遥感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航天资料用来了解区域构造的控制作用。此类矿床在高分辨率航片上,矿层往往可以直接显示出来,如非金属矿石灰岩、石膏、煤层等,岩层本身也就是矿体。但在沉积岩中局部富集的金属矿床,岩层并不等于矿体,在遥感图像上一般仅能识别岩层,是否是矿体需要更多的地质工作来确定。
层状的岩层或含矿层的产状,在航片上一般可以大致确认,尤其是在基岩露头零星的地区,遥感更能全面而准确地调查其分布,通过对金矿层的追踪,将其圈定出来,从而确定新的找矿远景地段。
四、遥感技术的多领域研究运用
遥感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宏观调查的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在地震(活动性断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气象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是遥感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我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是在为山区大型工程建设或为大江大河洪涝灾害防治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地质灾害对遥感数据源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较高。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一般利用航空遥感数据源较多。
海洋研究方面,遥感对测定海岸地形、浅海海底地貌,泥沙流、海流、海水温度、盐度、波浪、浮游生物、海洋污染和海洋气象等等都是很有效的。此外,遥感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综合调查.十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洪水预报,以及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许多自然灾害的预报工作。在全球环境研究中,遥感资料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料。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尽和应用,人类具备了更及时获得环境信息的有效手段。遥感技术越发展,其信息应用越充分,人们在经济和社会活动领域中可获得的土动权也就越多。
国土资源利用方面,依据遥感影像及监测成果,对各地报送的县级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开展内业核查。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进行逐图斑的全面核查,对非建设用地变化流量、流向不合理的开展重点审查与核查,对基本农田信息进行政策性复核。以县(市、区)为单位,运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变更功能,按照数据库更新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已经发生变化的地类、范围、属性等进行逐地块变更,更新调查数据库,生成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以及县级更新调查数据库。按照数据库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对分县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经成果核查和质量检查通过后,依次逐级更新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各地结合本地区的年度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情况,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廖兴发,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2002年10月.
[2]南玮超 , 城市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规划建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徐成彦、赵不亿,普通地质学,武汉地质学院普通地质研究室,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