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512
摘要:建筑施企业多数已建立起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但由于安全责任落实力度层层衰减问题,责任履行不落实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管理原因。通过细化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与完善考核,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责任 清单考核
引言
随着社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国家对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日趋严格,建筑施工企业在责任体系上不断自我完善,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安全责任事故明显减少。但是,在责任体系运转过程中出现的落实力度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而衰减的问题,增大了企业发生事故的风险,如何完善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如何将全员安全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尤其是基层的班组以及作业人员层面,依然任重而道远。
1.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存在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基本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制定并逐步落实,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安全责任未能逐级压实
当前很多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伴随着组织架构以顶层为中心向下辐射、逐层扩大形成金字塔型,顶层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决策,组织统一执行,但此种模型的管理,随着组织机构内要素及层级的增加出执行力的衰减的问题,安全责任落实存在偏差,以某企业公司—区域分公司—项目部—施工队—作业班组五个管理层级为例,依据安全生产“90法则”[1],公司的决策落实到一线工人,每个层级在安全责任分解和传达中出现10%的偏差,则最终班组安全责任只能落实90%×90%×90%×90%×90%=59%。而各层级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又缺少有效的检查验证与考核标准,如果中间某一个层级出现责任缺失,将导致责任的脱节,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1.2班组自主安全管理能力不强
班组安全管理能力不足,安全责任观念与意识薄弱。班组长作为一线作业人员的直接监督管理者,也是作业人员的模范与典型,然而,目前班组长自身的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尚不到位,无法有效组织工人落实安全责任。班内安全文化氛围不足,安全责任履职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导致相互监督机制缺位,更容易造成整个班组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忽视安全,“三违”现象突出。
1.3作业人员的责任观念薄弱
一线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责任观念较弱。尤其是劳务班组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较低,安全责任观念较弱,对于安全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对新知识、新文化的接触范围较小,思想上仍以“完成工作为大”,不重视自身的安全,致使施工现场违规作业多发。
1.4现场安全管理存在弊端
现场安全管理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现阶段的安全教育注重填鸭式,现场的安全管理仍主要以安全处罚高压态势为主,工人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方,缺少对安全教育主动接受的积极性,排斥心理极为严重,对自身的安全责任不愿主动了解、认识以及落实,缺少主观能动性。
1.5分包单位自身管理不到位
分包合同中虽然规定了安全管理相关内容,但由于受利益驱使从成本角度考虑减少安全投入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能力偏弱,对于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要求的认知度交底,导致企业对于要求分包落实的安全责任及安全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检查活动、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2.改进建议
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最终都需要各层级人员以实际行动体现出来,才能达到不出现事故的管理目标,而落实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企业各岗位均能自主正确执行安全管理要求,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2.1安全责任清单化
依据企业各组织、各岗位工作职责建立安全责任清单,梳理并明确任职者履行安全职责应遵守的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标准要求,并明确安全履责过程中需留存的文件、资料、信息等各记录,使得履职行为能够可检查,安全职责、履责要求、履责记录三个方面要素,形成清单化的安全责任制。清单编制采用谁使用、谁编制,分级备案、主动落实的管理要求,实行本级负责制。由公司总部规定和统一安全责任清单的编制,规则、方法和管理策略,每一级负责本层级范围的安全责任清单编制,并向上一级报备%待上级审批通过后即可发布,进入执行的环节。将每一项安全责任进行划分,通过“清单化”的方式,实现“一组织一清单、一岗位一清单”,安全责任全覆盖,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并以签订责任书、承诺书、责任“上墙”、安全协议等形式,帮助各层级尤其是班组厘清安全责任与工作要求,指导各层级有效落实安全责任。
2.2加强过程考核及其结果的应用
对照责任清单,明确考核标准并在责任书中加以明确,开展不同形式岗位履职情况监督与考核,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布,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人员,必须追究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考核情况与岗位绩效挂钩,最终达到全员掌握各自岗位安全职责并运用的目的;班组层次必须遵守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对于“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班组及个人,严格追究其责任,按项目管理规定进行处罚并进行及时教育、指导。对分包单位的履职情况检查与考核结果,与奖惩及承接业务得资质评价相结合,对于严重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分包单位纳入企业供方“黑名单”,取消其后续业务得承接资格。
2.3加强正向激励引导
通过正向激励的安全管理,引导员工一步步主动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采取评选“安全明星”等形式,将“以奖促安”的管理模式落实到基层。借助现场安全行为的观察,对遵章守纪、作业行为安全的一线作业人员给予及时奖励。对于长期坚持遵章守纪、保证安全行为并能够起到安全示范作用的一线作业人员,在奖励的基础上进行表彰。真正做到让工人感受到安全行为的直接效益,避免了长期空喊口号,却无实际行动的无效管理。鼓励员工自觉安全规范作业,正真落实“四不伤害”。
2.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现阶段项目层次主要依靠强制的安全管理行政手段强化现场安全生产工作,大多数属于“硬手段”,缺少安全文化的柔和手段,管理效果差,还容易造成管理双方的对立。相比之下,安全文化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行为,更能凝聚信仰、激励行为、规范行为、导向认识等,安全文化是安全长期安全发展的重心之一,也是项目安全管理呈现活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势在必行。通过增加体验式安全教育、开展安全主题活动等内容,为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和安全理念,加强人文关怀与激励。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工人良好的安全习惯,强化员工安全履职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进一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3.结束语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落实,是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企业安全管理绩效高低的关键,施工企业只有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全员落实,才能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克柱.安全生产十大法则[J].安全与健康.201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