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黄雁仙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身份证号码:45260119850603XXXX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施工管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得以有效进行。但在实际施工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施工依然面临诸多困难,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将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出发,论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并就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必要性;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其工程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产生了变革,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环境中,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也逐渐趋于信息化,通过借助网络结构与计算机工具展开水利工程管理能够取得一定管理优势,但也不可否认当前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使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因此还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性。
        1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探究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所在地形地貌状况复杂,地理位置不同,其相应的地质结构也就存在一定差异。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测绘探测时间,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合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是基于如下必要性:第一,相较于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而言,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数据。第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因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环境的干扰,依托信息技术设备的有效支撑,就能随时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辅助,使水利工程施工速度明显加快。第三,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导致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有显著改善,大大减小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第四,在过去,都是安排专人负责水利工程管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比如说,管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主观性以及职业道德素养,都会直接影响施工管理效果,无法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精确有效。而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因素对水利工程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不健全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应综合性的对水利工程的全部工作内容进行协调与管理,这样才能够形成较好的管理效果,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性。但受到水利工程项目内容广、施工工期长、施工技术复杂等影响,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扩大,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协调多种施工问题,这对于当前在水利工程中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模式而言形成了较大的压力。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功能不健全,难以适应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需求,这都造成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效率的低下,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结构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限制。
        2.2检测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中,水利工程检测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检查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素养的并不多,持有相关证件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普遍较低。对水利工程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的专业机构较少,导致后备力量薄弱、精通水利检测信息化的人才稀缺。
        2.3信息处理效率较低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流程等多个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对各阶段产生出来的数据信息进行精准分析和把控。然而不少水利工程项目在引入信息化技术之后,由于增加了数据信息的类型,提升了信息处理的难度,导致信息处理效率满足不了实际的项目管理需求。部分水利水电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开发软件的时候,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和钻研精神,不能引进新的理念,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状态下开发出的管理软件往往功能单一、性能差、标准低、开发费用高且系统维护难度较大。

在实际的信息化处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对数据的信息种类、格式没有进行标准化设置,进一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2.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形成有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用途,在当前在部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中可以发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部门与机构并没有重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造成了资源闲置。在多方资源需求中还是进行着单一的资源提供与收集,这种模式下水利工程的数据资源没有实现共享性能,实际上也就没有真正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优势,难以促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化。
        3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的优化分析
        3.1健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性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功能性上的健全是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全面性的主要方式,这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项目背景、合同内容与实际工程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功能性的扩充与完善,才能够更加适应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需求,提高管理有效性。如福建省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部门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中针对工程实际需求增加了信息监测系统,针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气候环境、水文条件等进行信息化监测。这作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也较好的提高了工程实际效果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3.2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不同岗位的检测人员的要求不同,为了能够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根据岗位职责而定。
        3.3提升管理效率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比较复杂,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出现遗漏,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准程度。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在郊外地区,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进行有效的人力维护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环境的传感器,对整个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利用系统的检测功能,及时发现项目工程存在的隐患,进而给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
        3.4加强对检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的质量合格率,可以通过检测数据体现出来,检验过程中一定要用专业的检测工具与专业的设施,及时的对水利工程质量实施精准检查并做出相应的评估,这一过程可通过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来实现。将相应的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可长期保存并加以合理使用。对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关的信息化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同时将分析出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反馈。为了能让质量信息化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将其运用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系统,并通过不断的优化与维护,进行检测质量信息管理。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施工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利工程资源损耗不断降低,水利工程成本效益提升明显,保证水利工程管理难题的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永聪.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标准化,2018(10):136-137.
        [2]吴志广.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9(03):195.
        [3]徐杰.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2):90.
        [4]段建才.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4):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