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乒乓球教学活动大范围开展,这既能锻炼学生乒乓球运动技能,又能全面彰显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本文将通过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及意义,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旨在建设校园文化、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小学;乒乓球教学;兴趣;培养措施
前言:
据调查显示,虽然小学生乓球运动项目在很多学校推广已经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乒乓球运动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很多学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不健全而流于形式,学生对参与乒乓球运动兴趣逐渐淡薄,更谈不上刻苦训练,提升竞技水平,这不仅会弱化教学效果,还会为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增加难度。为调动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兴趣培养措施是极为必要的,这既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又能为我国乒乓球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色介绍
(一)基本特点
乒乓球运动是集智能、体能、技能、防近视为一体的全身性的隔网对抗的体育项目,其特点是距离短、球小速度快、落点多变带旋转,同时具有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同时,学生通过参加竞技性训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提升耐力素质,能对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由于乒乓球运动使用的球拍和拍上的海绵、胶皮种类繁多,个性球拍配制多样化,打法各异将技术与战术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参加运动训练时掌握灵活多变、技法多样的战术意识,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二)小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处于身体形态、运动机能、神经系统和心理方面的快速发展期,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这时候的明显特点,而乒乓球运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通过丰富多样的乒乓球技能技巧、竞技战术,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去探究乒乓球训练方法的探索精神。所以,在学校推广乒乓球项目,打造适合学生训练的校本课程,能够通过乒乓球运动增强体质、满足体育学习需要,同时,能够借助乒乓球运动打造校园特色课程、体育竞技文化,在重视文化课的同时,通过创设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有效措施
乒乓球特色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乒乓球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期实现“以球育德、以球兴校”的教学目的。从下述措施入手,以供同行借鉴。
(一)组建研究小组
乒乓球教学期间,建议组建校本课程研究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或者体育组教研主任来担当组长,由年级长、体育教师和推选具有技能高、兴趣强的家长一起担任组员,通过组长负责策划和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体育教师负责乒乓球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家长参与课程宣传、推广等内容,达到家园共建,合力开展。只有校本课程研究活动有序开展,才能为学生兴趣培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最终使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二)坚持分层原则
乒乓球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师制定长期教学方案,保证运动训练时间和间隔强度,例如每周最少一节乒乓球课,同时,将运动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推动力,每月最少一次校级乒乓球竞赛。
同时,成立乒乓球队,为提升小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乒乓球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报名机会,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与乒乓球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深入探究乒乓球运动技巧。教师在校级乒乓球队选拔可塑之才,对其进行专项训练,以此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三)加强师资培训
乒乓球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这与教师的专项能力和体育素质有直接联系。对此,学校面向乒乓球教师提供教育培训,引进新颖多变教法,作为丰富教师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兴趣的生长点。同时,提升教师的上课组织技能,使教师能结合乒乓球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实际教学中,小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进而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技能训练活动。
(四)具体训练措施
学校要持续保障乒乓球运动发展经费,定期更新乒乓球硬件设施,补充乒乓球专业器材,并适当拓展运动场地,以此丰富学生的乒乓球运动经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乒乓球运动技巧。与此同时,聘请专家来学校指导,并组织乒乓球技交流活动。此外,建设乒乓球文化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讲解冠军故事等方式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五)兴趣培养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多收集我国国球发展进程中的很多乒乓球运动和国手们的运动故事,例如孔令辉、邓亚萍等健儿的职业经历,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球技的精彩瞬间,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场面,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进取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其次,教师真诚的关心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坚定乒乓球学习目标,这对师生关系增进、学生耐力培养有促进作用。正是因为教师的鼓励式教学法,得以激发学生在乒乓球学习方面的潜能。
再次,与时俱进的创新乒乓球教学法,乒乓球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问题思考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分享乒乓球学习经验,进而营造浓厚的课堂环境,通过取长补短来提升班级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简而言之,教师在乒乓球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已有学习问题高效处理,使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做自我的主人。
最后,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教师通过游戏设置、竞赛组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知识快问速答”、“快乐乒乓”、“竞技交流赛”、“月擂台赛”。使小学生主动参与感兴趣的乒乓球活动,这既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又能巩固学生乒乓球基本功,最终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乒乓球运动要领,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客观认识乒乓球教学活动,并分析此项活动与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这对乒乓特色教育活动大范围普及、乒乓球运动事业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因此,小学乒乓球教师应以此为借鉴,通过兴趣培养策略探究为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助力。
参考文献:
[1]徐小连.浅谈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式[J].中华少年,2017(21):193.
[2]王永丽.乒乓球教学中兴趣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1):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