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结合发展趋势,在实际情况下探索开放式教学。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读懂吃透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热点时事和学生成长特点和专业风格,改进讲授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授课方案。本文对如何构建开开放教学模式提出几点策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放式;教学模式;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涵盖较大的范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使同学能正视社会现象,感悟到人生理论,在学习中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法治思维,是高校中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而忽略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的评估,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有甚者会逐渐沦为一堂“水课”。为此,教师应及时反思,凭借先进理念在《基础》课中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延伸课堂范围,营造出有挑战度和适当深度的课堂,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吃透所学内容,紧跟讲授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一、创新导入方式,重视课程的开放性
开放式教学是通过创设愉悦、自由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心情去思考,为其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释放出自身的潜能,探索更多的知识,做到全方位的成长。新时期下,开放式教学凸显出自身的优势,成为教师目前探索的新内容,在授课时打破僵化的制度,构建出以学生需求为方向的动态教学。高校学生已经有了自身的个性,以往被动式的讲授手段已略显落后,不能满足其真实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思维受限。教师应运用创新的导入方式,激发出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通过开放式理念使之感受到自身的主体位置,重燃热情更好地参与进来,提升授课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电影的片段、节选的新闻或戏曲等导入课程,让学生在饱含情趣且新颖的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在辅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制造出一些悬念,鼓励学生猜测,为课堂注入活力,使之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形成正确的观念。
二、更新理念,体现课程开放性
新时期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应及时转变理念,运用开放式教学跟上社会进步的潮流,构建出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正视社会现象,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使思想境界达到质的飞跃,提升授课质量。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采用专题的方式以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周围现实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展现出最新的相关信息,使课堂与生活联系,体现课程的开放性。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开放式讲授手段,打破以往的一言堂,精心地制作出多样化的课件,不仅使自身的观念改变,也应在教学中对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的整合,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学生面对繁冗的内容也能寻找到其中重点,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提升授课质量。
三、加强互动,建立平等关系
《基础》课程的授课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建起平等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运用开放教学,做到共同的进步。新时期下,教师和学生都应从思想上做到开放,拉近彼此的距离,在情感教育中摒弃陈旧的观念,看清未来发展趋势,教师放低姿态融入学生中,成为启发和支持者,不再对其提出过多的要求,通过合作体现开放性。
学生由以往的被动状态转换为新时期下的课堂主体,教师巧设多个问题,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理解该课堂的内涵,使之在宽松的氛围下形成探究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设计开放式的授课方案,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成为开放教学中的“导演”,加强互动,听取学生的见解,不再急于表达教师自身的观点,而是适当的点拨,激发出整体的参与热情,提升授课效率。
四、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开放性实践
新时期下,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课程的内容,同时运用开放式的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与课堂的联系,形成责任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懂得运用法律来规范和保护自身。教师可以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增强爱国热情,也将课堂内容渗透到生活现象中,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而健康成长。教师多组织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或某一专题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以报告的形式完成实践。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现象,与课程内容结合去解释,形成道德与法律的素质。
五、注重教学评价的完善,增强开放性
开放式教学的应用下,教师及时反思并关注学生的适应及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在开放式教学下的情感变化或者态度及行为的转变等。教师邀请学生、家长等,构建出多元化地评价体系,审视教学中的不足,有方向地改进,调整开放教学方案和手段,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基础》课的开放式教学中,逐渐完善评价的体系,通过平时的作业、实践活动和学生口头的表达等方式下,做到客观且定量的评价,以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在评价感受到自身的被尊重,更好地参与进来,使课堂活跃也在开放式教学中看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感到新颖并饱含热情地探究更多的知识。
结束语:
社会在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更青睐于有着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我国随之对高校提出新的要求,重视思想与法律的教育,使之在纷杂的社会中免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做到健康成长。教师及时转变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讲授方式,运用全新的开放式教学,结合时代需求丰富讲授内容,让学生看清周围发生事件的本质,正视自身的优缺点,有方向地去改进,提升整体主动性,做到共同进步。教师在实践中以学生需求为主线,调整开放教学的应用手段,以满足学生多变的求知欲望,使之体会到该课程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意识,通过亲身的参与感悟出人生哲理,感受法律的约束与保护,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思政课“新式课堂”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李莹.法制与社会.2019(21)
[2]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严玥.课程教育研究.2019(19)
[3]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郭永爱.知识经济.2019(36)
作者简介:苏杏(1989-04),女,汉族,籍贯:广西容县,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