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常州站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非正常接发列车是行车安全的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非正常接发列车也是薄弱环节,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亟待我们重视和解决。本文通过结合管内实际,阐述了非正常接发列车的定义和情况,深入分析了现有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非正常、演练、业务技能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设备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接发列车安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最近车站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运行条件、站场设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我们车站的行车组织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常州站位于京沪线大动脉上,日均接发列车达到120余对,当发生非正常情况时,联锁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我们的作业效率必会大大降低,非正常接发列车处置的效率势必影响我们区段的通过能力,如果接发列车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一旦疏忽失控将直接危及着接发列车工作的安全,甚至会发生行车事故。因此如何抓好非正常接发列车就变得尤为的重要。
一、非正常接发列车的定义及情况
由于运行条件、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或行车设备发生故障,不可避免地造成设备功能部分或全部停用,这种情况下办理的接发列车作业,铁路行车组织称之为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
通过梳理铁路相关文件结合车站实际,总结出非正常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可预测的非正常,二是突发性非正常。
1、可预测的非正常
(1)施工、维修作业引起的非正常。主要是因为施工、维修作业而导致部分或全部设备停用,导致正常接发列车无法进行产生的非正常。这种作业一般都有计划,车站可提前预知。
(2)天气变化引起的非正常。主要是因为暴风雨雪、大雾等天气对接发列车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原有行车方式。
(3)轨道电路不良引起的非正常。主要因为长期不使用的线路或停留车时间较长改按分路不良办理行车的。
2、突发性非正常。
(1)设备非正常。主要是因为信号、道岔、接触网、线路等无计划的发生故障导致无法正常使用产生的非正常。
(2)列车运行非正常。主要因为列车运行途中出现严重晃车、机车故障、有爬乘人员、列车抱闸等产生的非正常。
(3)行车方式非正常。主要是指双线区段反方向行车、向封锁区间开行路用列车、开行救援列车等。
二、车站非正常接发列车存在的问题
1、作业人员风险意识差。行车安全是车站的重点工作,非正常接发列车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通过梳理近年来的非正常情况,我们的作业人员还是存在瞒报、抢开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比如当遇道岔发生故障,车站值班员第一反应不是扣停列车通知设备管理单位,而是先去操纵道岔,故障处理完毕存在抢开通、补销记的现象,对非正常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没有风险意识。
2、作业人员年纪较轻、经验缺乏。常州站现既有线车站值班员有5年以上经验的仅有5人,定职未满三年的车站值班员有11人,而信号员大部分为新入路的大学生,比较年轻,现场经验不足,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较少。而在目前的制定的月度考试,虽然涉及到非正常作业内容,但仅仅以笔试代替实践操作。即使在各车间站的应急演练中,模拟与实际的接发列车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真正遇到非正常情况,作业人员虽然清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际经验,往往由于故障判断不准、设备操纵不熟而无从下手。
3、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高。近年来铁路的设备大幅改善。非正常情况出现的几率大大地降低,职工已经习惯了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在设备突然故障,职工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非正常时常常发生手忙脚乱、丢三拉四,程序颠倒的现象。
4、作业人员业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大量新设备的启用,行车规章的改动比较频繁,部分职工依赖吃老本,从不主动学习规章文件,对于新变化、新规定掌握不到位,都是从干中学,而不是学会了在干。
5、设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遇到非正常时,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到达信号楼后,许多设备管理单位人员业务素质差,故障现象判断不准确,登销记不熟练,导致值班员审核时间长,耽误了非正常处置的时间,分散了车站值班员的精力。
6、非正常接发列车的演练针对性不强。各车间站虽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但是应急演练的内容未根据季节性和站场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开展,演练前未对参加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演练完毕也未对演练进行深入、对规、对标的评价。此外演练人员局限在年轻职工,而业务基础差、年纪高的人员参与性不足。
7、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直属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值班站长平均年纪在50岁左右,大部分值班站长脱离现场时间较长,日常学习不及时,对现有的技术规章掌握不到位,电脑办公能力不足,只能做简单的转发工作。
三、确保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安全的对策
1、合理安排行车室人员,新老搭配。要对所属行车岗位人员任职做好充分调研,采用经验丰富人员与新职人员搭班,每班尽可能配备业务能力强、心理素质佳的人员,在遇到非正常接发列车时,充分发挥班组互控作用,确保非常接发列车有条不紊。
2、强化管理人员把关业务技能。在现有规定中,把关人员到达行车室后才允许进行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所以提升把关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现有机制,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条件的情况适时组织管理人员进行非正常接发列车演练,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风险预判和处置能力。
3、提升职工业务素质。非正常接发列车是行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行车人员的基本要求,虽然都有非正常接发列车时处理的基本程序,但部分行车人员掌握不到位,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狠抓职工业务技能。充分利用班组点名会、集中学习等方式让职工循序渐进掌握非正常接发列车程序和标准,此外利用集团公司定期抽考的契机,强化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升职工业务水平。
4、针对性展开应急培训。针对近几年的非正常行车作业进行梳理和统计,对频发和常见故障要建立专门的典库,对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要进行汇总,在日常班组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演练,对业务技能差、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人员要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确保常见非正常万无一失,其他非正常重点环节无漏项。
5、完善非正常接发列车评价机制。在每次应急处置过后,要严格落实“一案一评价、一案一分析”制度,采用现有车站音视频回放等方式对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和流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充分分析每位职工和班组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优点,并进行归档,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非正常接发列车过程中进行重点盯控。
6、强化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职能。要重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进行定位,应将指挥中心成为专业科室管理人员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力争将现场一线职工中业务技术精、心理素质优、应急处置能力强或在集团公司或总公司业务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充实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岗位,真正发挥安全生产指挥的中心的作用。
7、加强与设备管理单位的协调配合。要加强与设备管理单位的沟通、协调,在车站组织非正常接发列车演练时,要通知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到场,真正模拟非正常作业,此外遇相关规章和要求发生变化,要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单位人员,不断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四、结语
目前,铁路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的处置直接影响着铁路行车安全,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必须对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是真正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房英全.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安全与对策探讨.《科技与企业》.
[2]高升.谈矿区铁路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与对策.《经济技术协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