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杨丰玮
[导读] 在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
        摘要:在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多角度探讨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这样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创新思维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实验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能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广大化学教师则应充分重视化学教学中,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性知识,还能具有良好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能力。
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一定要重视启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在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引导下,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化学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考虑到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其具有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涉及到学生生活中的食品、水、空气,还有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内容。化学实验教学则是学习化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则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重点则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结构中的综合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以便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发展。
2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思考
2.1 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培养主动学习良好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兴趣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及主动性的最为关键的内容,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其中涉及到声、色、味、形等内容过程性学科,如果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片面化进行原理、方法、操作、现象和结论的讲解,学生自然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或者教师仅通过较为简单的机械化教学模式,这样难以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样自然不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所以,教师在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教学引入、展示方法的创新,这样能够将多姿多彩、奇形异色特点融入到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考虑到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内容,教师一定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部分化学实验能够体现出较为突出的实验特点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在课堂进行部分的化学实验内容。比如,在进行氯化铁与不同的钾盐反应中,充分利用相应的鲜艳颜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爱上化学实验课程。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的白纸上,通过不同的钾盐溶液用毛笔进行相关的书写,具体的课堂演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喷雾器把氯化铁溶液喷到准备好的白纸,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五颜六色的文字,这样的教学环节自然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外,对于部分不适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内容,教师则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方式呈现给学生。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内容,可以通过网络、电影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截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环节,教师还可以结合有效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来思考化学实验的关键点和成功要素,这些都为学生今后自己动手实验奠定良好基础。最后,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实现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总结、合作的能力。
2.2 重视实验过程教学设计,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考虑到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特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则应充分重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感悟以及思考,进一步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保障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全方位提升,实现创新能力的加强。在具体的实验环节,教师可以从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要点出发,通过启发式提问来保证学生能主动思考。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能主动创新,结合实验内容来积极思考相应的多种方式,然后方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以便得到有效的结论,有效保障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得到提升。比如,在进行“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过程中,在相关的基础知识讲解完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处理,将在酒精溶液中浸泡均匀的棉手帕,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用镊子夹住一个角来进行点燃手帕,火焰熄灭保障手帕的完整无损。另外,结合小组的情况,能够实现不同浓度酒精的配置并开展相对应的实验,要求学生成为实验中的主体,并对于不同浓度下的实验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要求各个小组进行实验分组汇报,教师开展总体的总结,通过上述的活动,能够由学生实现设计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
2.3 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通过思维导图的优势,能够有效利用文字、图像、符号、色彩等来展示具体的思维过程,有效唤起学习者的大脑思维,从而保障实现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的形象性特点,否则,初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化学实验内容。一般情况下,在借助于思维导图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框架体系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帮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各个节点,更好地掌握所涉及到的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开展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实现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具体的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的重点思维、结构化思维、关联思维以及联想思维得到提升,从而掌握必要的化学重点内容。
3 结语
        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逐步开展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帮会组学生快速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内容,还应全方位保障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琼.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 2020年11期.
[2] 张天伟.  虚拟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年1期.
[3] 卞长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年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