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题阅读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大量阅读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减少学生遗忘的频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能够增加阅读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主题阅读中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炼出阅读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可以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入手,提出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的方案,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心灵上的培育。
一、关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探索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围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培养展开,分析学生学习的课文内容,挑选相似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学生通过阅读来向内输送知识,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也离不开阅读的感悟。教师在主题阅读中关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鉴赏。
在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时候,笔者将《司马光》《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陶罐和铁罐》《守株待兔》等课文汇总在一起,让学生分析这些课文的主旨,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课文《司马光》中讲述了主人公司马光砸破水缸救人的故事,展示了司马光积极动脑,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了老屋为了帮助不同的小屋,一直屹立不倒,展示了老屋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的精神;课文《陶罐和铁罐》讲述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揭示了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他人的长处的道理,课文《守株待兔》为学生讲述了种田人因为偶然获得一只兔子,而荒废田地,等待兔子再次来临却两手空空的故事,阐明了人应该脚踏实地,不该抱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学习了主人公的精神,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样,笔者围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开展主题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二、延伸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数量
小学语文教师探索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围绕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展开,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延伸自己的阅读之路,掌握阅读的主要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数量。课外阅读能够辅助学生的课堂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阅读的主要方式,丰富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教师结合课文阅读开展主题阅读,可以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积累。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以阅读名著为主要目的,为学生提供了《西游记》《水浒传》等阅读目录,让学生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学。生结合笔者给出的阅读目录展开了阅读。为了节省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笔者向学生传播了不同的阅读方法,诸如精彩片段详读,心理活动片段仔细分析等,让学生采取详略得当的策略完成阅读的积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熟悉了名著的篇目,知道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它们的主旨。学生还对阅读方法进行了实践,知道了如何在主题阅读下,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笔者还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加深了学生的阅读印象,增强了学生阅读的信心。这样,笔者通过延伸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数量。
三、创设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吸引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探索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主题阅读的实践中,使学生分享自己在主题阅读中的获得,进而吸引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学生阅读知识是为了应用,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反映了学生对人生的理解。教师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促进学生的参与。
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对主题阅读的理解,让学生将阅读所得知识化为己用,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和应用,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学生分组后,挑选了自己适宜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在主题演讲活动中围绕“诚信”这一主题进行了延伸,利用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小故事为开端,阐述了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分析了如何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诚信的态度;部分学生在进行板报设计的时候,围绕“科技”这一主题展开了设计,结合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拓展了自己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分享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其他学生的认可。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
总之,本文通过关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延伸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创设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数量,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李雨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31.
[2]曾丽梅.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8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