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大部分重视音乐教师已然具备了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理念。由于音乐教学应是由“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达成密切的配合与和谐的交流便成为了决定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便从中师音乐课堂上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入手,首先对音乐课堂互动式教学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互动式教学策略,致力于凸显学生的重要地位,使其从音乐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学习者。
关键词:中师音乐;互动式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要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思考,是使其最终得以理解音乐内容,从而从音乐作品中获取重要的精神力量。为了进一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导向作用,在课堂上,音乐教师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基本乐理、乐谱知识和演唱方式,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以音乐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为核心进行知识和情感上的双向交流,在表达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建构其自身的音乐知识体系、形成子很审美兴味;另一方面与可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反馈,使教师得以反思自身行为,并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一、中师音乐课堂上互动式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当今中师音乐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已具备了民主教学理念,秉持了端正的教学态度,并试图在课堂上以教学问题为核心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但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依旧存在不少弊端。一方面,部分音乐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活化学生思维,在许多不应当设问的知识点或没必要进行互动的时间节点上依旧生硬地设置互动内容,但并没有从实质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互动教学的实际意义,使互动式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本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基于音乐作品的表达欲望进行有来有往的互动;但在当今中师音乐课堂上,笔者发现,课堂互动往往是由教师掌握主动权,设置互动时机,激发学生参与,不免忽略了学生的提问和互动需求,削弱了学生的选择权力。
二、中师音乐课堂上互动式教学策略
(一)选择教学重点,设计情景互动
在中师音乐课堂上,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应当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并驾齐驱,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摒弃在多个教学环节针对多个知识点开展互动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此为核心创设富有趣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景。在这种情景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时基于自身想象和鉴赏能力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成熟的理解;此时,教师便可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得以在教师的鼓励下将内心的或浅显或深刻的思考表达出来,真正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有关“离别”的音乐作品时,由于使学生受到离别情感的渲染,并能够切实理解不同离别歌曲构建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思是重点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婉转和舒缓的背景音乐,并将长亭、柳树、夕阳、酒杯等意象图片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融入音乐作品的情景氛围中。其次,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思考,使其在特定情景的熏陶和感召下深化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和情感的理解。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自身对作品情感内容的理解和与之相关的实际经历进行互动讨论,倾听他人观点,弥补自身在思考方式上的不足之处。
(二)围绕学生问题,展开有效互动
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不可囿于自身在备课时设计的互动内容和互动时机,二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其他互动需求。基于此,在中师音乐课堂上,教师首先鼓励学生随时进行提问,将自身在音乐作品学习和鉴赏中常具有的疑问和感慨表达出来。其次,教师便应当利用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捕捉到可以继续追问或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进行思考和互动的问题,并以此为中心重新规划自身教学行为。最后,教师还应及时对互动活动进行收束和总结,帮助学生提炼出在互动过程中的种种收获。
因此,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问题和表达判断是否具有深度追问和开展互动活动的必要性。面对学生关于乐理知识和节奏断句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直接为其进行示范或解答,不必组织全班同学集体思考和相互交流。而面对学生在欣赏乐曲方面提出的有关乐器演奏、情绪彰显等问题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基于音乐的审美表现问题进行互动。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互动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教学意旨,或抓住时机,为其拓展课外音乐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谢亚雷.中职音乐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8,38(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