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卓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卓家
[导读] 摘要: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 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身份证:32032319930111XXXX
        摘要: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 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运用, 一方面依赖于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依赖于各类操作 规范的完善。然而在具体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备浇筑难 度大、温度控制复杂等特征,大部分施工人员难以把握其施工技 术要点,容易发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不良,影响混凝土 结构强度。
        关键词:房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导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大体积结 构混凝土具备高强度和高渗透性的优势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建筑工 程的质量水平。但是这一施工环境的混凝土施工与其他工程不同,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由于材料的属性特点, 会出现水化热的问题,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问题,使得工程施 工质量与使用效果受到影响。另外混凝土出现不均匀的温度变形, 也就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 结构的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效果。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体量较大的混凝土,实体最小尺寸在 1m 以上。大体积混凝土往往由于水泥水化热而产生内外部温差以及 温度应力,进而引发裂缝,严重制约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它具备着表面系数不高、内部温度提升速度快等特征,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离不开工作人员全方位的分析。依据美 国混凝土学会(ACI)的规定,当大体积混凝土在各类因素的诱 发下产生裂缝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遏制裂缝 的发展,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与厚度要明显的大于普通混凝土;第 二,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要高于外部环境的温 度,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与使用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混凝土的厚度在达到一米五以上的时候其结构的改变比较 小,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分层施工;第四, 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具备很好的抗渗性效果, 因此在考虑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好防水的措施,确保大 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效果;另外,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多 方面因素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从而引起 更为严重的安全缺陷。
        3 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常见问题
        3.1 溢水问题
        因为建设工程面积较大,施工期间需要使用分段浇筑形式, 或者采用分层浇筑形式,不同层面进行浇筑期间,有可能会产生 间隔,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溢水问题,促使不同层面混凝土 不能有效粘结在一起。
        3.2 裂缝问题
        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众多。

首先,因为水 泥水化热导致的,建设项目实施之前,要求对水泥和水进行融合 处理,从而推进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因为水泥和水相遇之后, 温度会升高,可能会向外释放一定的热量,加上大体积混凝土结 构断面和普通混凝土结构断面相比,其相对较厚,但是其表面系 数不大,影响水泥散热的空间,热量进一步积攒,从而促使大体 积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进一步升高,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越来越大, 有可能产生裂缝;其次,混凝土自缩功能,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 土当中,水泥硬化要求有 20% 的水分,剩余水分会蒸发,若水泥 实际蒸发量超过原有规定标准,这种情况下水泥蒸发水分就超过 了自缩值,混凝土会出现收缩现象,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裂缝; 再次,约束力较强,建筑工程建设期间,经常是厚重的整体浇筑 结构,更为广泛的应用大体积混凝土,这种情况下,对于大体积 混凝土而言,存在较大的约束力,具体建筑施工期间,不但会导 致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外部约束力,与此同时,温度效 应可能会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内部约束力,加上温度效应在大体 积混凝土结构当中,是约束的主要原因,因此约束力也是导致大 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4.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扩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散 热面,方便后续的振捣操作,一般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也可以 依据项目现场情况,选用推移式的浇筑方式。在浇筑过程中,应 注意施工缝的设置问题,同时还要保证浇筑的施工顺序满足相关 的工艺标准,并将混凝土分层摊铺厚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大体 积混凝土的浇筑操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浇筑时间、浇 筑效率等等。在混凝土铺设时,应将其铺设厚度控制在 200mm- 300mm 以内;在振捣时,应充分把握不同型号及种类振捣装置的 性能特征,并依据浇筑要求选取合适的振捣装置;在管理方面, 应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实施全面管理,严格控制各层混凝土的 浇筑时间间隔,同时应依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施工工艺以及浇筑 设施,还应不断积累经验并学习新型施工技术,同时还应完善施 工现场的考核以及评价体系。
        4.2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实时进行混凝 土温度的测量及记录,并以记录作为后续施工的理论依据。技术 人员应结合温度的统计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适宜的养护措 施,将其质量和强度最优化。在混凝土温度测量时,应妥善统计 其各个分层温度的差值,并结合温度的性质以及数据的变化情况 予以总结。在温度的测量时可以采用电阻性温度计,该类温度计 一方面可以使得技术人员高效定位测量点,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测 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对于其温度控制也至关 重要,一般来说应养护至少 15d,并采用湿养的方式,以此控制 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允许范围内。
        4.3 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由于环境变化、施工工艺等因素 的影响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针对上述问题,应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予以解决。后浇带施工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优 化施工工序、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在混凝土结构划分过程中,应妥善进行区段拆分,依据其长度和范围进行细化区分。应将施工缝进行合理的组合施工,尽可能的缩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且在后续施工中,应通过后浇带的浇筑将大体积混凝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确保混凝土的抗拉伸性及结构韧性达标。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施工大约在混凝土浇筑的40d后开始,在浇筑前应妥善凿毛处置后浇带接触面并保证接触面的清洁和湿润。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时后浇带施工容易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气温较低时实施后浇带的浇筑,以防混凝土“热胀冷缩”现场影响施工效果。
        5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现代混凝土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 土结构也得到较大的进步,这就为大体积混凝土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此,在相应建筑行业当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带 来更加明显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务必要不断优化施工技术, 严格把控各道工序,有力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过 严密的防护措施,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胡广欣,王一羽.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3(11):343.
        [2]董姗姗.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25(4):133.
        [3]盛久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四川水泥,2016,38(12):176.
        [4]张小强,徐文栋.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控方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