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王晓晓
[导读] 与城市学校之英语教学相比较,农村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特殊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农村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
        摘要:与城市学校之英语教学相比较,农村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特殊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农村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则是逐步改善当前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小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该怎样培养?如何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入手,增强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呢?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我展开了以下的思考和尝试:
一、实施成功教育,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趣盎然,干劲十足,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情不自禁的要求更上一层楼。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活动,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各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能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公正、平等、和蔼、信任地对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只要有所进步,教师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倾向。用“Great!/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等话语评价,用“You are good!/Do your best!/try.”等鼓励学生,使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同时,教师还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使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英语学习的自觉性。
二、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重视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

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总之,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他们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尤其对于受地域条件限制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教师合理的开发现有的资源、条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2001.1重印)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委会:《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丛(第一辑)》20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