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例中红色家书情怀 ——以 Book6 Unit 3 A Healthy Life 为例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邬华
[导读]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
        摘要: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红色家书,承载着中国人的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到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在高中英语教材中,也体现着家书的魅力,家风的传承。
关键字: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红色家书
        作为党员的我,《红色家书》中的一封封真情实意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直击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时刻感动着我。一封封红色家书既有“为公忘私”“为国忘家”的大义大爱,也饱含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手足情深、人性亲情。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红色家书,诠释的是共产党人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求、涵养的是家国情怀、传承的是优良家风。
        身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深刻明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也从高中英语教材中,结合中国传统红色文化,把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的家国情怀能传递给新时代的学生。
        本人听取今年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课例高中英语现场展示活动(即原“贛教杯”)一等奖的课例,是由江西师大附中徐水老师提供的优质课例,授课内容为新人教版《英语》选修六Unit 3 A Healthy Life-- Reading Part--Advice From Grandad。文章大意是一位82岁爷爷给吸烟上瘾的孙子写的亲笔信,在信中爷爷提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因为年少无知抽过烟,甚至上过瘾,因此他知道上瘾容易但是戒烟难,并以亲生体会向孙子说明上瘾的原因、抽烟的危害和戒烟的方法,并用自己实际行动和热衷于体育锻炼的经历告诫孙子如何把烟戒掉和科学养生。授课教师把爷爷通过描绘目前的comfortable life,道出写信的sound reason,回忆起的similar experience,表达中的genuine hope,最后附上rational advice,呈现出堪称“完美”的说理逻辑,精选了动情的语言,运用书信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图强化孙子戒烟的信心和决心。这堂课后,我找到了灵感。在教材中单元的话题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直接呈现的,但是其内涵需要教师在反复解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挖掘出来。我们曾经在本校做过问卷调查,身为同龄人的学生们,学完这篇文章,真的能深刻感受到吸烟的危害吗?真的愿意排除万难,与烟瘾做斗争吗?真的愿意帮助深陷烟瘾危害的好伙伴解除烟瘾的困恼吗?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冷漠的。
        学到这篇文章的学生绝大多数为高二学生,英语处于年级中下水平。班级以男生为主,学生虽然清楚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但仍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要尝试的冲动。这篇文章选材老调常谈,健康生活方式不是追求新潮的学生所热点关注,禁止抽烟是学校常态的德育话题,学生对此也显得疲态,况且让青年学生的思想受到洗礼也并非易事。阅读文本不仅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材料,还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汇,让学生感受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这篇文章亮点在于这是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信,是长辈留给孙辈的谆谆家训,是爷爷用亲身经历,讲述当年自己走过的弯路,语重心长地劝孙子戒烟的一封信。爷爷得知孙子吸烟后没有责备他,而是换位思考,描述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爷爷美好的晚年生活以及描述年轻时吸烟后的身体状态形成对比,才能达到说服的力度。此篇阅读语篇的结构特点是:①提出问题:孙子已经吸烟上瘾。②分析问题:理论上说明了人为什么会吸烟上瘾;爷爷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吸烟有害健康,更具有说服力。③解决问题:爷爷给孙子提出了六条有用的建议。可惜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处理语篇过程中没有着重阐述此篇文章的内在逻辑连贯性,忽视这篇文本良好的育人作用,更谈不上家风、家训的情感挖掘。那又怎么能使得学生看之动容,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呢?在当今物质丰裕的年代,青年学生怎能想象在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视频聊天的年代,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只有写信,怎能体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弥足珍贵?怎能读懂家书里蕴含的感人精神?
        所以,本人认为要达到让学生理论上懂得吸烟的危害和如何戒烟的效果,更重要的途径是培养体会家书里内在的祖孙情,珍视、不辜负亲人的爱,在家人爱的关怀下做正确的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的事情。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学完此课之后有内在驱动力的冲动,劝说周围亲人和好友抵抗吸烟和戒除烟瘾等不良习惯的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区分抽烟的好与坏而已。希望这种的输出活动能达到真正超越语篇本身的解读,达到知识的迁移创新,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
        何宏玲(2006)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活用所学的词汇,教师必须设计大量的语言运用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的参与和实践中反复地感悟和体会,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在以读促写为目的课例,书信写作是针对某事向收信人提出自己真实的建议和忠告的信件,但是往往输出部分的课堂效果差强人意。如果在写作输出环节之前做个铺垫,提出相似的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家书,选择家书的内容是针对亲人和挚友,与课文Advice From Grandad形成群文阅读的板块,训练学生学习How to give advice相关语言和策略,搭好写作“支架”。本人为此设计了一个以真实的任务为驱动的写作输出环节:Write a letter to the family member who smokes heavily to help him or her quit smoking。这样的写作任务情景真实,学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有话可说,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有吸烟上瘾的现象,学生对于为什么会上瘾和如何摆脱在思想上还是有困惑的。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以及写作延伸,学生对于吸烟上瘾的原因有了明确的了解,这样有利用学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主张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合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何宏玲. 陶行知 生活的教育。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6(选修)[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