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082119910218XXXX
摘要: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同时还能够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保证。建筑领域需要工作人员坚持推广和实践,方可推动建筑行业的繁荣进步。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建筑因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饱受诟病,装配式建筑则凭借施工污染少、速度快、高效利用资源等优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具有专业化特征,和传统现浇式建筑施工存在显著差异。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中 BIM 技术运用优势
BIM 技术指的是按照工程相关参数建立模型,整合分析工程信息,并根据具体要求开展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最终针对建筑建立立体模型。BIM 是仿真模拟建筑物模型的一种,以建筑结构和施工等信息为参考,仿真模拟建筑主体。装配式建筑构件繁多,预制构件是其核心,传统物流模式、人工验收等存在诸多弊端,往往因看似不重要的问题无法顺利施工。运用 BIM 技术,结合 RFID 技术手段,则能让物流配送员、仓储验收员直接读取有关于预制构件的信息,记录入库与出库情况,节省时间。运用 BIM 技术还可以模拟施工场地布置,优化运输车辆的路线,减少预制构件二次搬运等,加快施工进度。也能进行 5D 模拟,把3D-BIM 模型变成 5D-BIM 模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以及投入各种资源的情况,针对装配式建筑建立动态施工规划,实现动态施工管理。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 BIM 技术运用途径
1. 运用于建筑碰撞检测
当下具备碰撞检测功能的软件主要有 Navisworks 和 Revit, 和 Revit 相比,Navisworks 软件更能直观反映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 碰撞点、碰撞原因,自动生成建筑碰撞检测的结果,只需在结果对话框里选出一个碰撞点,系统就能自动显示该碰撞点所在的位置。在装配式建筑模型碰撞检查中,大致将钢筋碰撞情况分成预制构件内部的碰撞和相邻预制构件的碰撞,还有预制构件和周围现浇部分的碰撞,运用 BIM 技术对现浇部分的钢筋位置做出适当调整即可。通过 Navisworks 生成的碰撞检测结果有多种格式,包括图片、表格等,确认导出的装配式建筑碰撞检测报告没有错误,就可根据不同专业把碰撞检测报告交给相应设计部门,由设计部门修改装配式建筑的 BIM 模型,修改碰撞点,优化项目模型设计。这一操作能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设计变更,降低工程造价,为后续施工提供极大便利。
2. 运用于施工场地布置
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式建筑相比,通常由成千上万预制构件共同组成,但施工现场区域空间有限,如果施工场地布置不合理,就会对后期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而所有预制构件的堆放和施工区域划分十分关键,应积极运用 BIM 技术。其要点主要有:第一,制定塔吊布置方案。塔吊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关键性机械设备,其工作效率如何直接影响整体施工效率。根据实践经验,如果施工现场的塔吊布置合理性不足,经常会引发预制构件二次倒运问题,拖延施工进度。所以合理选定塔吊的型号、现场装设位置显得至关重要,必须明确塔吊吊臂满足预制构件装车卸车要求与否,据此选定型号;按照机械设备作业和覆盖面需求、与施工现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等,在塔吊的设施与尺寸等满足要求为前提,明确施工现场的塔吊布设位置;运用 BIM 技术模拟施工现场布设塔吊的多个方案,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最优选出最优布设方案。第二,规范预制构件堆放地布置。
进入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的堆放要满足就近原则,并强调堆放地的预制构件储备量必须满足对应楼层施工需求量,结合实际情 况用好堆放场地。还要考虑预制构件堆放场地会不会导致施工现场交通堵塞。第三,规划预制构件现场运输道路。装配式建筑施工所需预制构件从生产工厂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应考虑现场运输路线,确认其满足卸车和吊装等需求,避免对其他施工作业产生影响。通过运用 BIM 技术,施工单位模拟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实施施工平面布置,科学选择预制构件的堆放位置、塔吊布置方案,科学规划运输车辆的路线,优化一系列工作,合理控制施工进度,促使垂直运输机械设备的吊装效率更高。
3. 运用于质量安全管理
运用 BIM 技术能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实现模拟、仿真。即在正式施工之前通过 BIM 技术模拟预演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在对比模拟建设的前提下明确整体施工标准和质量安全要求,弄清楚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施工细节。新的施工仿真模拟形式能充分展露施工环节的各类安全隐患、质量隐患,便于施工单位未雨绸缪,在发生问题前做好预防处理,提高施工管理效力。
一方面,BIM 模型里含有清单式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明确装配式建筑施工所需构件的 ID 识别码、编号,在对应模型中调用时就可以准确获得检查结果。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不仅仅是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和指标,更要深入分析施工质量要求,实时跟踪施工进度。装配式建筑设计文件中的建设标准以及验收规范一起构成其总体质量要求,建立 BIM 模型分解整体工程结构,就能突出说明建筑主体与施工技术涉及的重要质量内容。除此以外,施工现场的指挥调度人员利用手持机就能工作,直接观察施工吊装模型,对现场预制构件进行扫描,分析扫描的相关信息,并和施工设计方案比较,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完善施工现场作业,确保预制构件安装质量。
另一方面,运用 BIM 技术建立建筑模型,可通过模拟功能识别施工危险源,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同时做好记录、标识,以便在施工安全检查与管理中提高暴露安全隐患的几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宣传工作中,运用 BIM 技术则能较好地利用可视化界面向相关各方、各类人员直观传输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组织等安全知识,进一步扩大安全宣传效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还可配合使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可以在办公室从显示屏里全天候掌握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时发现施工作业中的重大危险源,实时跟踪施工人员的实践操作,更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发生危险。针对施工现场的临时支撑体系,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运用 BIM 技术实现信息模型的建立,在施工模拟与受力分析中提出最佳方案,优化内支撑,并在杆件相对密集的部位设置临时支撑,确保土方开挖施工安全。
三、结语
国内建筑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对装配式建筑的关注越来越多,其施工技术被有效应用于现代建筑,只是逐渐体现不足之处,应充分认识 BIM 技术的运用优势,在 BIM 技术的支持下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碰撞检测和场地布置、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弥补不足,持续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和整体水平,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薛超,程相伟,苏世凯 . 装配式建筑的 BIM 技术应用 [J]. 建筑技术,2018(S1):111-112.
[2] 俞英娜 . 基于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 建筑设计管理,2018(07):85-88.
[3] 刘思源 .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BIM 技术应用实践 [J]. 中国高新区,2018(10):195+197.
[4] 薛茹,王新渊,史科 . 基于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的装配式建 筑施工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工业建筑,2018,48(11):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