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实效性教学模式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应用实践、应用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一、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原则
1.搭配性与互补性
信息技术与教学主题搭配合理,可消除或尽可能减少牵强的痕迹,使用恰到好处。信息技术并非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一定得使用,也并非是随意使用什么内容或形式搭配都行,多媒体素材的应用是教师教学不及或难于触及的补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要使用信息技术,也不是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要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搭配性和互补性。
2.采集性与直观性
网络中许多资源都是共享的,在教学过程中把一切可以使用的知识、信息、资料等视觉、听觉材料都采集起来,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呈现出来,能使课堂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多媒体素材的呈现就是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更方便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得知识的内涵及本质内容更加感性地、直观地进人学生的视野和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亲和性和调味性
多媒体素材的应用要让学生易于接受,不要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排斥,对教学过程起促进作用,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对讲授的知识起到讲清楚、相匹配的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更清楚。信息技术是为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可视性而呈现,是为了让学习疲劳的学生放松一下的载体,是为了扩大知识视野的窗口,它无法代替教师的情感作用,也无法替代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人格魅力影响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整合的应用实践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想了不少的办法,但都难免因容量小,手段单一而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用多媒体计算机情况就大不一样。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2.借助媒体资源,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质。采用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3.借助计算机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交互研究性学习。
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 //www1k121com1cn/)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以多媒体信息为传输媒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模式。该模式的体现形式主要是以人机(指人与计算机)交互为主导,人与人交互(指学生与学生间交互、学生与教师间交互等)为辅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很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式。到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教学方式。
我们不否认走出校园调查研究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但如何利用教学的主阵地“校园与媒体”Internet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代的新课题。我们设计了让学生写一篇《消除白色污染》的小论文,学生可以通过超级链接进入我们链接好的相关网站,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到Internet上去查阅相关资料。
三、对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整合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研究
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主题,教学方法是完成这一主题的手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应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参与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后作出决策,应该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计算机而用计算机。同时,教师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自身的信息素养来使用信息技术。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信息并不等于知识,信息技术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利用信息、处理信息,并获得方法、技能和知识。因此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自己的学习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能自己处理信息,获得知识与方法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实效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及一种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和上网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应用技术,使“静”课堂变为“活”课堂。例如,教师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学生的成绩,通过各种及时和非及时的通讯方式和校内外老师交流,学生上网查阅和收集资料等等。
4.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信息技术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有些教师直接借用网上的课件,尽管这些课件不是很适合自己的学生,但老师不会修改;有些老师制作的课件链接较差,且不能回放;有些在处理相关资料时,不能灵活运用一些实用性强的软件,等等。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老师教师要加强对一些实用性强的软件的学习和应用。
四、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前景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结合,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手段,它能形象地模拟和再现化学反应原理与过程,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动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的一轮教材改革开始了,而许多政治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对计算机的操作及课件制作都比较陌生,加之课件的内容几乎就是现行教科书的翻版,从内容到例题,与教材相差无几,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种看上去比较新颖,其实实用功效十分有限,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及联合协作,制作精、巧、美并适用、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那么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怎样应用信息技术来教学,哪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什么手段,怎样进行,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但是把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机的整合起来,这必将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新路,也把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昊峰文化教育科技信息部
2.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王春学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