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渗透性教育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虎春宇
[导读]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发育尚未完全,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健全的时期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发育尚未完全,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健全的时期。对许多现象和行为还不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认识和判断,也是性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信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许多不良的性信息极容易侵袭青少年,此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性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我国初中学段没有专门的性教育课程,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渗透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性教育            渗透
由于中国千百年来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性”这个话题一向是讳莫如深或者说是谈性色变的。但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许多不良的性信息,性图片经常涌现出来。而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和引导,他们有的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黄色书刊、网络,或者亲自尝试等不良途径去了解性,而对性产生误识,出现行为偏差。有的可能由于对性的无知而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使自己受到伤害。现在我国没有系统的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课程,所以作为生物教师的我们要义不容辞的担起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责任,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性教育。
一、生物教师自身要具备进行性教育的素质
生物教师作为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者,首先自身一定要有正确的性观念和态度。对于性知识、性教育以及和性有关的话题,不能有意回避或含糊其辞。罗素曾说过:“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孩子中的下流行为正是成年人假正经的结果。”所以生物教师对于性教育的话题首先要有一份淡定从容的态度,这样言谈和举止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性是自然的,是一种科学现象,不是下流的或令人羞耻的事情。
同时生物教师要有扎实的性科学知识。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自己要认真的学习性科学知识,使自己讲课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这样不但使生物教师在平时的生殖系统的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在学生遇到超出教材知识范围的问题和疑惑时也能及时得到解决。
二、充分利用生物学教材这一媒介实施性教育
初中生物学教材都编排了“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关章节,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1、如在“人的生殖”这节课教师可以利用挂图或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男、女的生殖系统组成。讲解受精的过程,胚胎的发育以及人体的分娩。或者可以采用如“我是从哪来的?”这样的动画,以诙谐、轻松的方式来学习人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父母的精卵细胞结合,再在母亲的子宫内孕育而成。使学生理解人类是通过两性婚配,精卵结合这样的方式生殖,从而代代相续的。


2、在“人的个体发育”这节内容的学习时帮助学生认识男女生发育中的不同点,了解自己在青春期各器官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表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面对青春期出现的少女月经和乳房的发育、少男遗精、座疮等问题。还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恰当处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3、通过对性激素作用的讲述,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自己在青春期会发生各器官的变化和出现第二性征,帮助学生排除尴尬的心理,从而理性的接纳自己的改变。
4、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章节时可以强化学生对有性生殖的理解,通过“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和子女性别的形成”,知道生男生女其实是由父亲的染色体决定的,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时此章节涉及优生、优育,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在讲述遗传时,使学生初步掌握生育的基本过程,以及如何预防遗传病,初步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和优生、优育的意识。
5、在“人类对疾病的抵御”这一节涉及了艾滋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目前性教育未单独开设课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生物学的学科优势进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使学生明白病毒的的特征、传播途径、感染者的症状、流行趋势、预防措施等。
三、抓住课堂生成中的性教育契机
生物课堂上除了有预设的进行性教育之外,还要善于抓住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性教育契机。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可能因对某些知识点疑惑,提出和性有关的问题,老师不应该回避而是及时抓住机会,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如在了解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时,学生提问:“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我是这样回答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正常情况下,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是在妈妈的体内相遇并融合的。试管婴儿是将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提取出来,在试管或类似的仪器中通过人工的方式融合成为受精卵,再将受精卵移植到妈妈的子宫内发育完全。”这样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自己的由来,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性是很寻常的很自然的,不是羞于启齿的。有时在课堂上提到有关性的话题时,部分学生低头不语,有的学生暗暗窃笑,甚至有个别学生口出秽语。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视而不见,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喝止,相反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性观念和性心理的教育。比如对于学生尴尬的表现,老师可以说:“发生在我们身体上的许多生理变化都是正常的表现,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变化,包括老师包括你的父母。如果没有这些变化或现象反倒是不正常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放松下来,消除尴尬的情绪。对于口出秽语的学生可以以严肃而平静的态度,说明任何人生命的由来都离不开有性生殖,包括你自己,你的父母。所以正确文明的描述人体的性器官和性现象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父母。这样一来那些言语不文明的学生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的改变自己的性认识。
当然性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需要多方面配合的过程,仅靠生物教学过程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对于性教育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以上仅是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对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性教育的粗浅见解。




参考文献:
[1],曹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性教育渗透,《东西南北》,2017(6)
[2],曹瑜,浅析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青春期性教育[J],《新教育时代》,2015(12): 96
[3],卓玛,浅析青春期性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大观周刊》,2012(13):249—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