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而高中地理是以科学探索、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知识获取的手段为特点的学科,故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探究式教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从实际应用方面提出了具备一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与步骤。
关键词:探究式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注重科学探究,不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我认为,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式教学,并且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是兼顾知识获取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较为现实、较为理智的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让“探究式”成为一种形式、“摆设”,也就是如何使“探究式”的内涵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应该是很多教师在思考和摸索的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以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5.2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理论依据
1、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的策略与步骤
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 合作讨论评价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构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对本节课重点的把握、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对学生新课学习准备的指导。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可以通过小黑板或投影仪准确清楚地向学生展示下课堂所要预习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以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参与对新可的预习,为下一阶段自学探究作铺垫。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与学生身边事物的结合点。在布置预习、搜集资料或是开展调查时, 就尽量与生活或身边有关,这样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究热情。比如在5.2节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这节课中, 首先要对课标进行解读,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要求学生收集的资料重点在于对聚落空间的影响和对商业的影响。具体做法现给出提示三明的交通类型主要有:国道、铁路、高速公路等,要求学生区了解这些交通路线的现有情况。进一步的要求学生收集三明城市中心变迁以其城市规模发展的过程(城市中心由三元转移到梅列,规模由小小三元村发展到现在的地区中心), 资料用文字、课件等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第二步:课堂自主探究
课堂探究是指在上课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这一阶段的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他们在合作讨论、共同分析后,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也可以提出在预习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比如在必修2的5.2节中,自主探究的问题: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的分别建成对本地聚落形态各自产生了什么也的影响,并对三明聚落形态未来的发展做 简单的预测。这里学生普遍的问题是没有把三明城市规模的发展与交通路线的建设联系起来,也没有进行清楚的阶段分类,在对未来形态的预测中学生普遍没有结合交通路线的情况进行,教师以详尽的资料给予提示和引导。
第三步:解疑导拨
学生的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对学生的疑问, 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全班都必须要思考解决,调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在5.2节中学生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这部分中。如:交通路线布局对一个地区的商业网点和经济的影响具体是如何发挥的。对此应补充介绍商业中心的概念和形成的主要条件,从而引出商业网点的出现和发展与交通路线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实际教学中补充与不补充的效果对比来看, 前者的效果要好。因此笔者认为小组探究的问题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每个小组着重解决一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全班普遍存在的疑问就应及时给以解疑。
第四步:实践探究
这一步通过学生对知识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既是对知识探究的巩固,又是对知识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
在5.2节中可以安排的实践探究主要是:画一幅三明(梅列)的城市平面图,在图上标出新型商业场所的分布,并分析这些商业场所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以麦当劳、国美电器商场、列东百货作为案例分析)。实践探究这一部分的时间应安排充分,不能走过场图形式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要运用学会的知识参与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样教师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本节课的这一环节中学生暴露的问题就不少,如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差;图文表达不一致;对商业场所形成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把握不了主因等。
第五步:评价反思
这一阶段既要归纳总结前几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得出科学结论,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矫正,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影响探究式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补充,还可以通过当堂练习,巩固知识和形成能力,及时获得反馈,调控教学。
这一步还应注意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特别是对于教学的反思更是在课后进行的。除了教师要反思整堂课的优缺点外,也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自己的自学探究过程中哪些做的好,哪些是不足的。让学生也通过经常的反思来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自学能力。
三、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和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特别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场究式教学的最大优越性,还需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连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64).
[2] 刘美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