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20期   作者:马燕燕
[导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这是数学教育家托利亚尔发表的重要言论。数学老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低段学生具备初始逻辑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低段学生   数学思维   培养

        前言:小学数学在小学科目的课程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低段学生通过严谨、缜密的数学科学,培养自身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计算和比较的能力,锻炼学生在做事办事中思路清晰,储备具备推算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帮他们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低段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的问题表现
        小学生在初始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常常表现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周围的事物处于懵懂认知的状态,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未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生们的学习基础良莠不齐,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讲学。因此,出现数学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不高的状态。
        数学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因此,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呈现出在阅读数学书本的过程中,数学思维意识淡薄的表现:不会熟练地将课本中的符号、几何图形、表格数据、数学文字进行结合推理,转化成自己熟悉的语言内容;不善于把数学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帮助自身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不善于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通过相关的背景发现新的知识联系。
        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从主观的意识出发,教学中依赖于多媒体设备和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被动的数学学习,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把这种直观的经验上升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
          二、培养低段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一)巧设多个答案,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还要让学生在多样的解题思路中找到最优的解题途径,将算法进行简化。

[2]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还要在得出的多种结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法。
        比如,数学老师在让学生认识位置和顺序时,给学生画出一个具有多条路径可以回家的路线,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另一个学生进行前后左右的指挥,当不同的学生把全部回家的路径画出来后,老师让学生们观察最优的回家路线。学生们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不仅锻炼了发散性思维,还在比较中进行了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将培养数学思维和生活结合起来
        鲁洁说过:“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归宿。”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老师在教学中,主要把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新课标的实行中,老师们也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让学生试着发现生活中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
        数学老师将数学思维和实际生活联系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拓展数学教学的宽度和广度,将数学和语文、物理、生物、美术等学科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增加数学教学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老师在进行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要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给学生设置多元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课堂小游戏、数学表演、数学竞赛、数学猜谜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环境中开展数学活动,[3]不仅能够提起学生们思考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们列举出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例子,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竞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列举的多。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还能让学生们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

        结语:数学老师在追求新课标的理念中,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说明数学老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实施内涵,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地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的规律,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A]. 韩俭.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C]. 2006
[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A]. 马德梅.2012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2
[3]培养表达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A]. 甘志华.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