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20期   作者:刘会玲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革新,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有效整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不足,难以掌握数学知识,更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对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手段。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向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有利助手,从而有效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将图片、文字、视频、声音融合在一起,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现,这契合了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且小学生探索欲和好奇心较强,在形象化的教学中更容易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可有效开展动态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使用,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了主动进行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通过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问题进行引导设置,使得学生在对一些图像和影音资料进行观察的时候,能够提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不如,他们可以自主对要学的知识进行探安,也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将问题探究。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得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更多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高效进行学习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现状分析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信息技术手段已走进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俨然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助手。信息技术能够将声音、动画、影像、光源集为一体,有效替代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尤其是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有超强的学习效果。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而逼真的动态影像效果,如同置身于真实情境中一般。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我们传输超大量的信息,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那些不易理解掌握又特别抽象的问题,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形象动态的演示过程,以此来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当前多媒体在学校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播放一段趣味十足的动画:小孩鹏鹏要骑自行车去公园玩,他面前有三辆自行车,A车的车轮是方形的,怎么都骑不动,B车的车轮是不规则图形的,骑上左摇右摆,C车的车轮是圆形的,鹏鹏骑得飞快。播放完视频,学生哈哈大笑,认为鹏鹏骑A车和B车时特别搞笑。

教师可趁热打铁提问学生:“为什么鹏鹏最后骑上车轮为圆形的C车跑得飞快?”如此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出问题,可有效调动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教学资源
        教材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十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教材素材,致力于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运用能力,但是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以纸质形式为主,其内容相对浅显,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教师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想,就必须重新寻找素材。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开放性和共享向等特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发现和下载更多的教学素材,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单薄的局面,对拓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整合教学资源具有积极作用,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教学时,书本中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运用转换思想进行推导,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图形的计算方式,教师若想要加强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的掌握,可以从网络平台中寻找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实际教学案例,丰富学生数学学习内容。
        (三)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数学的抽象概念与晦涩的知识点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所以在课堂上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将很复杂的概念或者图形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们在直观感受下学习新知识点。例如,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几何图形知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有最基础的平面图形的长与宽的学习,立体图形的长、宽、高的认识,各种平面或者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以及表面积等等。另外还有各种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多边形、圆形、圆柱体等等的图形知识。在这些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由于教授的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们有立体思维想象能力,如果仅凭教师以一种“灌输式”的口头教授而言,学生很难做到对于知识点的精确掌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板书也不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构成,所以更加深了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难度。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课堂的氛围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学生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识,学到新的内容。
        (四)利用微课讲解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知识教学一直困扰着教师,而这又是数学课堂的核心内容,不得不要求教师花大力气进行教学研究。为提高重难点知识讲解效率,使学生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利用微课进行教学,针对重难点内容提前录制微视频,节约课堂讲解时间,留出更多课堂讨论的时间,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植树问题”讲解中,教师可利用微视频进行树的排列,用特殊颜色标注“两端要栽”,并显示“间隔”的意义,将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变复杂的问题为简单的线段图,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破解知识重难点。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突破和改革,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数学信息化教学建设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精髓,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能够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霞.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32):100.
[2]杨延功,张瑞清.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中),2019(04):13.
[3]刘宏旭.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9(04):124.
[4]刘建菊.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华辞赋,2019(04):133-134.
[5]阮丽珍.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小学数学课教学的尝试[J].散文百家,2019(04):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